一个人最怀旧的时候,往往是当下最难过的关头。
16日下午17时许,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更新了一条“白求恩医生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消息,用白求恩医生为华服务、在华战斗的经历,企图勾起国人的同理心。
白求恩,全名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是著名的胸外科专家。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加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年仅49岁。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主席对白求恩的评价相当高。
以官微的口吻纪念本国英雄,用于增进中加两国的睦邻友好,本来无可厚非、人之常情。不过,在既非白求恩诞辰、又非白求恩祭日的12月16日,加拿大方面突然宣扬白求恩的事迹,让情感投机的目的昭然若揭!
回顾历史,中加两国基本上算是东西方睦邻友好的典范,这一点谁也抹杀不了。
由于白求恩在中国享有的巨大声誉,每个来加拿大的中国人,包括很多华裔移民心里,都有很深的“白求恩情结”。多年以来,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为人的国际主义精神,成为跨越大洋高山、联接中加两国的紧密纽带。
举个例子,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本来是伐木工人聚居的地方,少有外来移民,总人口不过3万人。但作为白求恩的出生地,这里每年前来观光旅游的人高达1.2万人,其中75%的游客来自中国,或是旅居加拿大的华人。
知恩图报的中国人,硬是凭着一腔热血,将偏僻的加拿大小镇,变成了一处叫好又叫座的“红色景点”。
而且,加拿大政府早就抓住了中国人的感恩心理,于1976年就修建了“白求恩纪念馆”;2009年加拿大政府再次追加250万加元投资兴建“游客接待中心”,并于2012年竣工剪彩。现在的白求恩故居,是加拿大为数不多,仅50多个国家级历史文物单位中的其中之一。
白求恩家乡格雷文赫斯特镇甚至决定,将11日定为“白求恩日”。
然而,作为中加并肩作战传统友谊的光荣见证者的白求恩,今天却被加拿大政府拿出来,当作抵抗民意、化解敌意的“挡箭牌”,确实不该!
同样是加拿大人,为什么白求恩进了“凌烟阁”,而那两位仁兄竟然“锒铛入狱”呢?纯粹不纯粹,待遇岂能混为一谈?恩怨要分明,各自需自重。
从加拿大政府祭出金字招牌白求恩一事可以看出,它是多么自知理亏、多么下不了台,才要倚重用白求恩同志刷脸,去用人情弥补人品?
早在来华之前的1936年,白求恩就参加了“国际纵队”,在西班牙内战期间,于马德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流动血站,成为了现代被广泛采用的移动军事外科医院的鼻祖。
1938年1月,白求恩带着价值5000美元的医疗器械奔赴陕北延安,在与毛主席畅谈3小时后,不顾旅途辛劳,在第二天就来到了晋察冀军区。
在简陋的战地手术室——多为废弃的寺庙、楼阁、空场上,医术精湛的白求恩大夫,每天除了忙着做各种大大小小的手术,还要带领流动医疗队巡诊救人。
1939年,即将要启程回国的白求恩,毅然参加了河北涞源摩天岭战斗医疗小组。在抢救伤员时,白求恩左手中指被锋利的手术刀割破,因为卫生条件和战斗环境所限,终于因感染病菌而转为败血症,长眠在华北大地上。
生前做了这么大贡献的白求恩,肯定想不到自己会再次成为加拿大政府的救星。
中国人是念旧不错,但是加拿大这样随意消耗国人感情和英雄人品的草率之举,只会让更多的热爱和平人士更加寒心。
最后,陶瓷君想告诉大家一个医生的故事——
他是白求恩大夫,他死在一个群星灿烂的夜晚。他知道,我们都知道他要死去。我们无法忍住哭泣,我们翻山越岭,扛着他已是很轻很轻的尸体,走了很远很远的距离。我们村里的乡亲都来了,他们全都哭了,苍天也哭了,我们要在群山中为他建一座陵墓。
——这是白求恩故居播放的8分钟纪录片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