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四家长质疑考生答题卡调包,纪委介入检察官实名举报》的自媒体文章在网上疯传:4名来自郑州、洛阳、周口等城市的家长表示,4家孩子今年高考分数与以往成绩、高考后估分严重不符,怀疑答题卡被人调了包,并向纪检监察部门实名举报河南省高考招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滥用职权、组织考试作弊、内外勾结”。目前,河南纪检监察部门已介入调查。(8月7日《新京报》)
高考答题卡疑被调包,一石激起千层浪。高考事关千家万户,社会关注程度之高无需赘言。公平公正是高考的底线,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此,“调包”事件迅速发酵成一起公共舆情事件。倘若“调包”被查证属实,其必将成为高考历史上极不光彩的存在。连答题卡都能“调包”的话,还有什么不能干、不敢干?眼下,当地招生办及教育管理部门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从媒体报道看,这次事件的确疑点重重。除4位考生高考成绩与以往成绩、高考后估分严重不符外,答题卡上作文不是考生本人所写、答题卡存多处修改痕迹、同一场考试笔迹不一、同一考生答题卡二维码不同等爆料细节,更是将疑点明确地指向了“调包”……但疑点只是疑点,“调包”是否存在,目前无法下定论。当地纪检监察部门已介入,真相还得飞一会。事实上,当地招生办本可以积极作为,将舆论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比如在相关部门、媒体的监督和见证下,公开4位考生的所有试卷。
2013年,福建省惠安县一位文科考生在网上发帖反映其高考分数“被调包”,引发广泛关注。随后,福建省教育考试院破例向18家境内外媒体出示了这名考生全部4科的答卷原件,最后证实系考生造假,网上主流舆论也从质疑福建教育考试院转而谴责考生。据报道,此类闹剧在福建几乎年年上演,因为个别考生成绩不理想,而编造谎言应付家长。
考生高考试卷不是国家秘密,充其量只是部门的“工作秘密”,没有理由、也不应该在这个时候继续秘不示人。公开是最好的危机公关,只要将4位考生的全部试卷公之于众,真相自然会水落石出,究竟有没有“调包”一目了然。在这件事上,真相不会、更不该缺席,那么,与其让真相迟到,不如主动公开,让真相来得更快些。在移动互联时代,相关部门在这方面更应主动作为。
究竟是一场匪夷所思的“调包”滥权事件,还是一场闹剧,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