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的“学伴危机”正在愈演愈烈,其危机公关简直是一个标准的反面教材。
其一,面对舆论变化丝毫没有章法,昏招迭出。7.6危机爆出,山大反应倒是挺快,7日就出了一个盖着红章的声明。此声明不出还好,出了之后掀起轩然大波(问题接着往下看)。
这再次说明,对于官方来说,危机来了如何回应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回应不当,就是火上浇油,适得其反。划重点:危机来了,先不要着急回应,一定要冷静、冷静、冷静,做好舆论推演,再回应不迟。这时候,速度并不是最重要的,正确才是最重要的。
面对第一份声明出来后舆论的变化,山大一改开始的心急火燎,变成了鸵鸟,沉默是金,一直到12日,,才发出新的回应。这次态度来了180度大转弯,直接道歉。
在《超级标签:重塑用户心智的传播之道》中,我提出危机处理三策:防守,蛰伏和进攻。这三种对策是从积极程度来说,积极程度递增的关系。
所谓防守,可以总结为“诚恳道歉,给出解决方案”,既然自己错了,那就第一时间(速度原则)诚恳道歉(态度原则),然后给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原则)。
所谓蛰伏,就是鸵鸟战术,就是装死。有的问题很敏感,多说无益,不如不说,沉默是金,将头埋到沙子里做鸵鸟在这个信息爆炸、人人健忘的时代,也是一个良策。在这样一个热点轮动频繁,大多数网友是吃瓜群众的时代,很管用。你只要装作不知,或者发一个很虚的、空洞无物的声明,不要再激发进一步的关注即可。或者期待另一个大事件产生,抢了你的风头。
所谓进攻,就是不仅仅救火,而是将火烧起来,将火烧到对方的后院。如果你判断危机有难言之隐,自己有充足的理由,可以采取进攻的策略。注意,这种进攻策略,很多时候是需要第三方战场多发挥作用,而官方需要隐藏起来。
可叹的是,山大的策略太过于摇摆,忽而进攻,忽而又防守,在舆论汹涌的时候却变成鸵鸟,从而导致舆论失控。
在我看来,学伴危机本质上是大家对于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有意见,山大不过是作为一个出口,这时候,山大既然有问题,就应该诚恳一些,而不是像7日的声明中那样四处甩锅。
其二,山大的第一份声明问题太多,简直是声明的反面教材。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火上浇油的那个声明。问题之一,是违背了结盟原则,到处树敌。
危机就像是一场战争,一定要广结盟,将朋友搞得多多的,将敌人搞得少少的。但是山大却反其道而行之。
得罪领导,因为它在声明说,“学伴活动符合教育部鼓励促进中外学生交流的精神”;
得罪同行,因为它在声明说,“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哈工大等很多高校都举办过类似项目”,乱咬一气,实为大忌。
问题之二,是将本不应官方说的话说了。比如,它在声明中说,“此类舆情,不排除是有组织和有预谋的炒作,背后有操纵的可能。”
看看,赤裸裸的阴谋论。不是不能说,是应该网友去说,而不是官方说。否则你将网友们说的说了,让网友们说什么?还记得格力和奥克斯大战的时候,奥克斯也将此归结为反华势力的阴谋吗?同样是犯了这个错误。
一定要注意,危机有两个战场,一个是官方的战场,一个是第三方的战场,有的话可以官方说,有的话只能第三方说,千万不要混淆。
写到这里,我觉得特别适合用“孔乙己体”来写下:
山大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山大,你们竟然搞学伴!”他不回答,对柜里说,“学无止境,气有浩然。”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是搞学伴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这是我上级领导同意的……”“什么?为什么没听说其他也有?”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不只是我们,南大、吉大、东大、中大、哈大都有……”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什么叫做广结盟?就是要多点发声。比如,学伴事件中,最需要发声的是山大的学伴们。如果学伴真的是没问题,为何不让山大的学伴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呢?在这个风口浪尖,安排记者采访,出个《我们采访了山东大学的10个女学伴,她们这样说……》,肯定流量又高,效果又好。
问题之三,是缺乏细节、细节、细节。总是说没问题,根本不能很好的澄清,外面已经有铺天盖地的内容,将学伴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你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解决了?当然不行,这时候,你就需要细节来让自己的论点更加令人信服。
比如,7日声明中说,“在学伴举办之初,就已经制定了规章制度”,那么为什么不把规章制度贴出来?
最后,山大的声誉肯定是损害了,不过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既然道歉了,态度开始回归正确之路,但是危机处理,最需要的是实质性的措施。
既然本质是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山大有没有勇气做第一个吃螃蟹者,废除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如此,山大就可以化危为机,赢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