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下行,关于裁员暴露出的负面信息总是让人难过又愤慨。
一篇名为《网易裁员,让保安把身患绝症的我赶出公司。我在网易亲身经历的噩梦》的文章先是成为知乎热帖,而后又在朋友圈刷屏,让网易成为众矢之的。
作者在文章中详细描述了患病后在网易遭遇到的拒发绩效奖金,公司监视、旷工威胁、被强行挑刺等不公平待遇,激发了人们对网易的抵触情绪,进而引起人们对企业裁员在劳动法律执行上不规范的深恶痛绝,以及对996加班文化的大规模讨伐。
今早,网易发出了道歉声明,虽说大方地承认“我们错了”,也保证“我们改”,但对于“绩效不合格”、“N+1补偿”以及“处理过程的不公平遭遇”,一概没有详说,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
向上滑动阅览
午间,,网易又再次发声,对事件的时间线进行了梳理,力证自己给了该员工应有的补偿,并声明自己的处理流程在正规合法的范围内。
向上滑动阅览
但网友显然对“一有舆论压力才能好好说话”的做法不买单,网易的公关,到底为何做得差?
总是“反射弧”过长
23日发出的长文,在朋友圈已经发酵了整整两天,但网易直到今天早上才发表道歉声明,早已过了最佳回应时机。
这和大厂一贯的“冷处理”思维有关。在事件发酵初期,许多大厂总有“侥幸”心理,在不予理会中期待事件可以冷却,或是私下处理但不向公众公布过程,事实上这也是很多危机公关处理的大忌。
另一个层面,这也是给大众造成“诚意不够”印象的根本原因。一个对公司形象有重大负面影响的事件,但网易不上心,似乎在网易这些大公司眼中,员工问题是内部问题,不需要对外公关,这也显得过于“高傲”与“自大”。
与其说网易这些大公司“反射弧”过长,事实上,是大公司仗着市场地位而养出的“臭毛病”,对于“裁员”一类的危机事件,总是没有形成第一时间站出来的习惯,而对于员工的关怀是一家公司人文情怀的最佳体现,光是这点,就足够大众对网易表示心寒。
避重就轻,不麻利
网易即便发了道歉声明,但也是重在强调“道歉”,不在于解释情况,这也是许多大公司大品牌常犯的错误之一:为了道歉而道歉。
表明态度固然是对的,能承认错误也是必要的,但用“道歉”当挡箭牌,忽略了“声明”应该发挥的作用,就得不偿失。网易回应存在处理过程“简单粗暴、不近人情”的状况,但涉及到监视、威胁等举动是否真实存在,没有给确切的说法。
再者,网易一再声明自己已给予其“N+1”的补偿,根据被裁员工的说法,3月份让员工离职,9月份才提出给补偿,且还是在员工进行申诉后,这个过程为何不解释清楚,而且为何不能摆出流水账单等证明。空口无凭的声明,而又一再强调自身对员工已足够关怀,难免就没有说服力。
这就导致在舆论不满的情况下,同一天又紧接发布第二条声明,这就让人疑惑,为何不能直接在一份声明中提前把事情说清楚,公关部为何还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做无所谓的工作?这不是又增加了一层舆论压力吗?
显然,第一次最为重要的回应,往往是大众对于网易态度的一次试金石,这将决定后续舆论的走向。但网易没有抓住这个机会,相对于被裁员工详尽细致的描述,网易没有进行相同细致的回应规划,对于大众最需要了解的事实真相,网易也没有一针见血地直中要害,从一开始就没打好公关基础。
而且,大众的耐心原本在迟迟不来的回应中已经被消耗殆尽,在得到一纸态度不正的声明后,抵触情绪反而放大。网易在公关危机的过程中,显然低估了舆论对于该事件折射出的社会不公产生的不良情绪。
忙于洗脱自己
在道歉声明中,网易声明该员工的“道歉声明”,其实是其工作量排名,不反映工作质量;而后又说网易的福利制度完善,但该员工拒绝了网易主动提出的“N+1”补偿。言下之意,是网易在规章制度下办事,但被裁员工没有接受罢了。
这就无疑戳中了大众的情绪点,一句“质量不过关”,就可以轻飘飘否决掉一名员工辛苦加班完成的工作;而对于被裁员工老早就提出的“补偿申请”,最后变成员工亲自拒绝。这一系列的话术把网易“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姿态刻画了出来,公众代入“受害员工”的视野,自然对网易厌恶不已。
事实上,这件事时间长达8个月之久,其中包含员工本人、网易其他员工以及劳动仲裁等多方人员,需要法律法规做支持,光是取证,还原事件本来面貌就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而网易在一开始就急于表明公司所有举动都是在合理的规则下,但从员工角度,在《劳动法》保障的基础上,网易的做法是需要重新审视的,但网易在其公关声明中忽视了这一点。
而且网易一开始没有提出一个切实的解决方案,即便不能立刻解决事情,但比如成立调查小组,正在做主管、HR等人员沟通,承诺会补偿等,这些举措完全可以一小步一小步地告知公众,表明网易在认真处理该事件。
但遗憾的是,很多大公司都忽视的一点是,他们认为公众不需要有太多知情权,只需要知道结果。然而,如今依靠社交媒体发酵起来的社会热点,往往在前期引起很大反响,事实上最后的处理结果反而不尽如人意。大众不知道过程,就无法相信公权力。大众对网易的信任度并没有那么高,他们需要网易做出切实的举措,但网易甚至连作出承诺安抚公众情绪都做不到。
这时,一再强调自己“有关怀”,把自己也置于“受害者”的地位,真以为大众是傻子吗?
网易的第二份声明出来后,针对其梳理的时间线,或许大众对该事件会有一个对照,再重新整理事件脉络。但总体而言,网易还是犯了一般公关危机经常犯的一系列错误:不及时、不坦诚、不实际。
当下市场低迷,关于裁员引起的风波屡见不鲜,但这其中员工受到的不公待遇以及公司不近人情的作为,总是能触及“社畜”内心,因而各行各业也在此次网易风波中宣泄着对“不合理加班制度”的抱怨,甚至反思起生活与工作平衡,以及企业文化塑造等深层次问题。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关于裁员引起的危机公关,这不仅是一家公司的决策问题,而是要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上升至社会讨论的公共话题。当危机来自于寻求正当利益维护的自身员工时,处于下风的大公司,最能及时止损的方法是立刻回应,真诚道歉,表明做出赔偿,如果忙于“甩锅”和“开脱”,那就无异于拿起刀砸自己的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