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能够像影视明星和名牌企业一样,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能有媒体关注,随时都能处在聚光灯下,这也许是很多草根向往的生活。可是,如果不是凭着努力挤到了聚光灯下,而是无意之中一脚踩空滚到了聚光灯下,那场面一定会十分狼狈、无比尴尬。
广告投放量在全国也数得着的鸿茅药酒,这次可真的滑得有点狠、不由自主地滚到了聚光灯下。据新京报报道,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硕士谭秦东,2017年12月19日通过网络发布一篇《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的帖子。文章通过对人体心肌、心脏的传导系统、心瓣膜等器官的变化分析,对鸿毛药酒的疗效提出质疑。这个帖子本是医学人士的一种专业看法,帖子的阅读量不足3000人次,却被视为诬蔑诋毁,损害商业信誉,厂家报案,警方出动,一篇文章引来了跨省抓捕。
2018年1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公安局办案人员来到广州,跨省区对谭秦东医生实施抓捕。据凉城县公安局通报案情称,接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报警,经调查,谭秦东医生称鸿茅药酒是“毒药”,“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2018年1月25日,谭秦东被检方批准逮捕。目前,案件已依法移送审查起诉。
身为职业医生、医学硕士的谭秦东,没有资格对一款药酒提出质疑吗?“鸿茅药业”真的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吗?即便是“鸿茅药业”认为谭秦东医生损害了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这也是民事纠纷,应该向法院起诉,由法院来判断一下是非对错吧?
作为一家企业,尤其是在市场上打拼了多年,拥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应该有点容人的雅量,有点接受批评的胸怀,有点接受委屈的承受力……更应该有点应对危机的“专业公关”水准,不要动不动就报案、动用警力。
鸿茅药酒是“毒药”吗?不是!是“毒药”还能存在百余年吗?文章的作者显然犯了“标题党”的错误,我想其本意是企图通过夸张的标题吸引读者的眼球。这样的探讨性文章,既无法撼动鸿茅药酒的市场地位,也改变不了鸿茅药酒在消费者心里的作用。古语讲得好,“是药三分毒”,特别是我国的中药,讲究的就是“以毒攻毒”。“鸿茅药业”作为一家名牌企业,应该有一个应对危机的处理班子,一旦遇到了谭秦东们的批评,先评估一下利害得失,尔后再进行妥善应对。如果危机公关处理得当,质疑与批评就会演化成正能量的宣传效果,绝对不会演化成一个大型舆论事件,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而错误的危机公关,尤如火上浇油,抱薪救火,越闹腾越麻烦,越化解越严重,搞不好就把企业弄残废了!
很显然,“鸿茅药业”的跨省抓人,就属于错误的危机公关。作为凉城县的利税大户,政府方面一定会对其呵护有加,格外照顾,甚至是派出警力跨省抓人的这种反常的举动。可是,特殊的照顾未必有预期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若无跨省抓人的举措,谭秦东医生的那篇文章在网络世界连个波纹都起不来,鸿茅药酒更不会陷入舆论的漩涡,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
警方跨省抓人之前,鸿茅药酒曾经多次被各地的食药监部门通报过,然而就是在这样的非议之中,这家企业顶风冒雨赚钱不误;警方跨省抓人之前,谭秦东医生的文章也未必引起人们多大的关注,浏览量也不算太高。可是,凉城县警方一抓人,舆情引爆,网上一边倒的声音是对谭秦东的声援,对鸿茅药酒的批评,甚至开始揭露企业法人的老底。陷入舆论漩涡之中的鸿茅药酒,此时的知名度,比往日巨额广告费支撑起来的知名度不知飞升了几十倍!
“鸿茅药业”可以凭借自己在凉城县的影响,借警方的力量控制那个开口质疑自己的医生;可是,当舆情引爆之后,它已经彻底失去了局面的控制能力。“鸿茅药业”的发家史,企业老总的蝶变历程,在网民的挖掘之下,顿时失去了一切华丽的外衣,赤裸裸地接受审视、接受批评。
广东医生谭秦东点亮了一根火柴,“鸿茅药业”自己浇上了一桶汽油。待这场舆情的大火过后,鸿茅药酒是否像凤凰一样涅槃重生呢?还是如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后就此崩塌!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