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火柴不够一分钱,一栋房子价值数百万。但一根火柴足可以烧毁一栋房子!一根火柴是什么东西呢?——无法控制的负面情绪;不经理性判断的决策;类似的火柴,我们怎么处理?
为什么那些泄愤之声很快就发酵?
一味“压制”能好使吗?
当前,网络上及生活中存在一种动不动就“骂”的现象,骂贪官、骂道德失范、骂他人,这种动辄开骂的不良情绪在网络及民间舆论场上传导与扩散,怨气集结,恶化了社会心态,影响了社会和谐。
动辄开骂的现象固然有多重原因,有的是这种现象确实应该大骂,不骂不足以平民愤;有的是一些人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有着某种怨恨,不骂不足以纾心结;有的是跟帮唱影,看到其他人在骂,就控制不住地骂了出来。在恶性情绪的传染之下,一种不正常的心态开始发酵,进而产生大量的“负能量”。
负面情绪并不是某类人的专利,说到底是人类的一种与生俱来的心理反应。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白发苍苍老者或多或少都存在这种情绪,人们在小的时候,通过眼泪表达了不满,也宣泄了负面情绪,到了成年时期绝大多数人通过事业、家庭生活、社会交往等不同途径释放负面情绪。一些情绪的产生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比如,我们反贪腐的制度层面还需要完善,有些部门处理问题的方式过于简单粗暴,我们还有不少事情“有法不依”,凡此种种,做都做了,还不让人骂几句?在这样一个处于急遽转型中的社会现实框架内,此情此景,还真是让人百感交集。针对网络等新媒体范围内经常发作的这一现象,有学者提出了“情绪共同体”这一概念,它指的是因突发偶然事件的刺激,以及自身的不公平感强烈而聚拢来的一种极端情绪,他们与事件本身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但为事情缘由所吸引,为现场共同的兴奋、愤怒、怜悯、仇恨等集体情绪所感染,为集体亢奋所激动、裹挟。
互联网上经常关注低概率的负面事件,它们的低概率特征被忽略,不断制造一个错觉:社会就是这些负面事件的集合体。我们看到,互联网上负面情绪绝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离开互联网,走入现实世界,大多数人都会发现,社会远非那么糟。不仅国家呈全面发展,社会心态也总体上积极向上。人们在忙挣钱和置业,忙子女教育,忙中老年养生,这一切哪像是悲观社会的表现?
负面情绪在任何社会都会有,适当的负面情绪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就像任何健康人的身体里都会多多少少有些病毒一样,只要人的免疫力强于病毒,身体就会处于动态健康状态。而一旦负面情绪膨胀爆发,社会就一定要出问题,所以,让负面情绪“自由流淌”本身就是很危险的。
这种情绪很不健康,没错,但有人提出要“压制”。这种想法本身很可笑,又有些可悲,在法治社会还提这样的论调,本身就已经太过分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就是人们社会性、精神性需求上升,而我们的社会管理全面滞后,带着落后的理念去管理既管理不好,又招致人们的厌恶。可以肯定的是,一味“压制”是绝对不能让负面情绪消受的,甚至恰恰相反。
不管什么样的社会心态,是积极的抑或是消极的,它都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必须承认它,研究它,引导它,化解它,使之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增加助力、动力,减少阻力、抗力。古代善治者,无不重视对民心即社会心态的研究,简单地说,“民心”即 “天下”,“天下”即“民心”;社会心态即社情民意,社情民意即社会心态。因此,重视社情民意,就要认真研究社会心态。
“灭火器”和“减压阀”哪一个更管用?
在惩处之外,我们还遗忘了什么?
“堵”为什么永远不如“疏”?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加速期,各种矛盾日益显现。其实,在任何一个社会的转型期,都会发生一系列的社会冲突与矛盾。面对这些冲突,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当矛盾产生时,如果我们用“减压阀”进行及时疏导,可迅速恢复和谐,如果矛盾不断累积,则很有可能“冒烟”、“起火”,此时动用“灭火器”虽然能起到很好效果,但往往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如何有效地利用“减压阀”与“灭火器”,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社会情绪的引导上,减压阀比灭火器更有成效。这是因为:第一、减压阀的功能是积极的,是防患于未然,而灭火器的功能是消极的,是治患于既成。第二、减压阀的选择是灵活多样的,而灭火器的选择虽然也有多样性,但是它们都必须面对一个无情的现实,只是损失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多置“减压阀”,少用“灭火器”,正确引导民意在制度框架下表达和释放,避免民意“堰塞湖”的形成,就会少很多突发事件。
#p#分页标题#e#以往的群体性事件,多数是起因看似都很简单“小事”而引发的重大事件,虽然案情各不相同,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一些负面情绪长期累积的爆发,这些看似很小的事只是当了导火索,而引发了大的冲突。对此,我们首先要敢于承认这种负面情绪的存在,改压制为主的被动措施为主动防范,以防为主,主动采取措施,做好相关疏导工作。
近期,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昆明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都上演了这样惊心动魄的一幕:一些因为航班延误、情绪失控的乘客冲入飞机跑道,硬生生逼停了刚刚落地的飞机。对如此疯狂的“拦机维权”,人们热议纷纷。网络上一个关于此事的调查耐人寻味。超过50%的网友认为消费者权益被漠视以致发飙失控,此举情有可原,但也有超过30%的参与者表示反对,认为过激维权危害公共安全。这样的观点分野,其实反映了“拦飞机”事件背后的现实纠结。在事后的处理上,扰乱机场秩序者已经被依法处理。维权没有错,手段要合法。如果一有“利益诉求”就作出极端行动,我们的社会还叫法治社会吗?
应对这一问题,国外许多航空公司纷纷以人性化服务进行情绪疏导,通过及时有效的交流沟通安抚乘客,比如第一时间通报信息,说清楚延误原因、等待时间,重视和尽可能回应乘客的合理诉求,为乘客候机提供较为舒适的条件,等等。而在不得不对过激行为进行惩处之外,我们必须寻找另外一个可以有效疏导的通道。要彻底杜绝过于粗糙的“拦飞机”式维权,我们需要一个中立的“对话机制”。如果乘客对延误后的服务或赔偿不满,事后可申诉并能得到公正裁决,也就不会去激烈维权。有些乘客之所以“拦飞机”,可能也是顾虑事后维权艰难。如果有个事后的申诉渠道,这样乘客在机场的“过度维权”也就丧失了任何的合理性。
城市拥堵是各地普遍感到棘手的大难题,为此不少地方酝酿征收城市拥堵费,也有专家提出了开征排污费的动议,而成都推出免费公交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即使算不上治本之策,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尾号限行是当下比较普遍的做法,其积极作用有目共睹。但正如有智者所言,堵不如疏,简单的限终究不是办法,会让不少人因此而心里“添堵”,成都的免费公交等措施,既“限”且“疏”,治拥堵又不忘市民出行便利,自然值得期待。
“众声喧哗”下如何形成主流声音?
为什么说政府部门必须担当主要责任?
有效疏导负面情绪还有哪些办法?
“众声喧哗”成为舆论常态,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已不存在技术障碍,这种情况得到人民民主有所扩大的因素支持,得到日新月异的传播科技支持,得到公众普遍的心理支持。
网络愈是“众声喧哗”,官方愈应该积极发声去直面应对。要知道,一个万马齐喑的社会,比众声喧哗更压抑,也更危险。这种情况下,主流声音的形成,比以往更难,也更有必要,这对舆论引导者有起码的要求。在众声喧哗中,尽可能打捞那些沉没的声音,是社会管理者应尽之责。
第一要求是尊重民意。舆论引导能力乃至执政能力,说到底是顺应民意和赢得民心的能力。加强执政之基,须以得到舆论和民心的支持为基础、为前提。执政能力强、水平高的领导者,善于从社会舆论中倾听公众的呼声,从社会舆情中感知民声的底蕴,善于放下身段听取代表了民意的意见领袖们的意见,确保与意见领袖对话渠道的畅通,并恰当地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引领社会舆论;第二要求是提高素养。在相对开放的舆论格局中引领舆论,无疑有赖于其智慧,而高水准的媒介素养也不可或缺。媒介素养,集中体现在善待、善用媒介上。愈是舆论出现变局和舆论引导效果具不可控性,就愈是应当重视对新闻传播规律和舆论运行规律的探讨,在理念层面和行动层面严格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及舆论运行规律。
网络舆论已成为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这是政府部门不可回避的,必须先做好,再解释。政府行为本身要最大化地保证社会公平正义,既要确保自身能依法行政,使民众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严厉打击和制止犯罪,保护群众的安全,比如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既要注重依法解决反映的内容,又要关注群众的思想根源,注重疏导民众负面情绪,消除各种诱因。政府部门做得不好,说什么都没用。
#p#分页标题#e#有效疏导负面情绪,又不只是政府的事情,还应发挥社会调节功能,对于有负面情绪的民众要实现引导和宣泄;有效疏导负面情绪,民众自身也应发挥能动作用,每个人都应学会掌控自身的情绪,特别要认清暴力性宣泄情绪的严重后果,避免由此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造成严重后果。
一根火柴不够一分钱,一栋房子价值数百万。但一根火柴足可以烧毁一栋房子!社会负面情绪的泛滥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敌人,我们要抛弃它。而最为重要的一点不要忘了,管理者的智慧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责无旁贷。
我们,准备好了吗?(记者/万应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