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肽场效消融治疗、阿尔法机器人治疗仪……这些听起来充满“高科技”色彩的治疗项目,是当前一些民营男科医院吸引患者的重要招牌。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一次治疗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高科技”项目性质可疑,医疗效果难以评估,有的甚至加重了患者病痛。(12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
某些医院之所以喜欢推出“新疗法”,首先因为可借此避开与其他医院的正面技术竞争,掩盖其技术力量不足的短板。“新疗法”还可以对患者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也可以成为提高收费的幌子。魏则西事件之后,医学界开始反思如何更有效地管制这些看起来高大上但效果无法证实的“新疗法”,相关规定也陆续出台,尤其是近一年来,对未经证实的医疗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明显加大管制力度。
为堵住漏洞,今年9月,国家卫健委出台《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五条明确,国家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禁止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对部分需要严格监管的医疗技术进行重点管理。“负面清单”限缩了医疗机构的审批权,一项技术只要列入“负面清单”,任何机构都不能再使用这项技术。
眼下,“负面清单”尚未建立,某些“新疗法”仍会继续存在。当务之急是尽快推出“负面清单”,对某些“新疗法”形成约束,将患者置于保护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