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涨价背后,谁在浑水摸鱼
感冒发烧、消炎止痛,日常生活中,身体时常会出一些小毛病,跑药店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事。如果你经常买药,很可能发现很多药甚至保健品都已经涨价了。今年以来,已有多款知名的OTC中成药上调了价格,三九胃泰、黄连上清片、强力枇杷露等产品都有提价现象。某品牌的感冒灵,以前卖9块多,现在则卖17元(12月25日中国新闻网)。
“人吃五谷杂粮,焉能不得病”。药是人们生病时的必需品,每一种常用药涨价的背后,都有庞大的患者群体受到影响。诸如感冒灵、藿香正气水等药品,看似只涨了几块钱,但由于基数低,实际上已经接近翻倍。常用药涨价往往牵动着公众的敏感神经,很容易加剧“看病贵”的民生痛感。有市民就慨叹:“再涨下去要买不起药了。”
对于这波药品涨价,一些药企将原因归结于环保。理由是,随着国家对制药环保问题日益重视,为了达到环保要求,不少药企斥巨资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造升级,这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同时,一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药企面临关停、兼并,导致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下降,推动了药品价格上涨。不过,药厂数量的减少、工艺设备的升级固然是环保的阵痛,却并非常用药涨价的全部原因。有业内人士指出:“环保治理成本的增加,摊到每盒药上并没有多少,远不至于让药价翻倍。”常用药疯狂涨价的背后,其实是有人在浑水摸鱼。
首先,原料药坐地起价。据国家发改委价监局负责人介绍,我国1500种化学原料药中,50种原料药仅一家企业取得审批资格可以生产,44种原料药仅两家企业可以生产,40种原料药仅3家可以生产,10%的原料药只能由个位数的生产企业生产。原料药生产掌握在极少数企业手中,导致其可以凭借垄断地位随意涨价。葡萄糖酸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近几个月来,这种常用低价药价格暴涨5倍,国内医药级葡萄糖酸钙原料仅有两家企业生产,被指为罪魁祸首。
前不久,我国开出原料药领域反垄断案件最大罚单,三家冰醋酸原料药生产企业被没收违法所得及罚款共计1283.38万元。原料药垄断行为,直接影响下游制剂企业生产经营,其只能被迫选择提高价格或停止生产,进而波及广大患者的用药需求。对此,有关部门必须严厉打击,加大反垄断力度,加快原料药审批,通过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激活市场竞争,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
其次,“中间商”坐收渔利。目前,我国各地药品采购普遍以省、市为单位,招标采购往往只是确定中标价,不能保证药品的采购数量,使得集中采购的“团购”效应大打折扣。药企为了推广中标药品,还要投入大量销售费用,这些都将加入到药价中转嫁给消费者。今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以国家为单位进行集中采购,明确采购数量,可以大大提高议价能力,争取更优惠的价格。同时,减少了药企营销的环节,没有了“中间商”赚差价,价格自然水落船低。从北京等地试点情况来看,拟中选价与去年相比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期待药品集中采购能够充分发挥团购效应,可以挤出价格虚高的水分,让天下患者俱欢颜。
张淳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