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鹤岗10月30日讯 (宋世卓 记者耿向文)在田间召开新米品鉴会、将新加工的大米运到人民广场车展会场和我市首届“菊花节”开幕式现场……秋收以来,东山区东方红乡双赢农场一改往年将收获的水稻卖到粮库的传统销售方法,将收获的水稻加工成新米,利用一切销售渠道自闯市场,实现了农业生产由传统的只管“低头种地”向“抬头找市场”的运营型方式转变。
东方红乡双赢农场成立于2015年。农场成立后,场长周长艳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按照绿色有机的标准共耕种了35公顷水田。可苦于没有销售渠道,使得这些优质水稻只能当做普通水稻按照国家统一收购价卖到国有粮库。怎样才能让好米卖上好价呢?周长艳一边努力提高水稻品质,一边注册了“晶科农”大米品牌,同时琢磨起了营销渠道,终于在今年秋季寻到了一个个推介优质大米的机会。9月17日,在区乡两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周长艳借助东山区举办首届“农民丰收节”的时机举办了双赢农场新米品鉴会,邀请500余位市民到田间地头观看收割、加工水稻,随后让市民第一时间品尝到了新米饭,让市民赞不绝口,当天就销售和签订大米销售协议5吨多。“十一”期间,双赢农场又借助在人民广场举办的车展会和我市首届“菊花节”开幕式的契机,将“晶科农”大米对市民进行了全面展示,引起了市民的高度关注,使得大米签约订单纷至沓来。周长艳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都把农业生产从‘以量增产’转变到‘以质提效’上来了。随着粮食市场的不断变化,传统农民再也不能光‘低头种地’,必须得‘抬头看市场’了。”
周长艳还告诉记者,现在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在不断的提高,对能吃上优质农产品的愿望也越发强烈。双赢农场在今年经营的35公顷水田中,就有20公顷水田是迎合大众需求全部施用的是农家肥和有机肥。虽然产量只有7吨,比施用农药化肥的水稻产量低1.5吨左右,但总体收益却比种植普通水稻高出许多,这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结果,但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做好推介工作。目前,双赢农场已通过各种节会和东山区电商办、电视台的电视购物平台等渠道签订销售新米20吨,最远销到了上海、广东等地,真正实现了农业种植从单纯的生产型转向了市场营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