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1月18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市场监管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召开贯彻实施《江西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三年提升计划》新闻发布会。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梁卫光介绍江西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三年提升计划》出台情况和目前的监管情况,省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吴腮忠,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食品办主任吴天放,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调研员吴先华,鹰潭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副局长丁海峰,贵溪市道溪乡味食品厂业主代表朱霞芳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陈惠龙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陈惠龙(文颖 摄)
陈惠龙:
各位新闻界的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为宣传贯彻实施省政府办公厅1月8日印发的《江西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三年提升计划》,全面落实习总书记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进一步优化食品产业发展环境。今天上午,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梁卫光先生,省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吴腮忠先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食品办主任吴天放先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调研员吴先华先生,鹰潭市市场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丁海峰先生和小作坊业主代表贵溪市道溪乡味食品厂朱霞芳女士出席发布会,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梁卫光副局长介绍《江西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三年提升计划》制定情况和有关监管情况。
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梁卫光(文颖 摄)
梁卫光:
各位新闻界的记者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1月8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西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三年提升计划》,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实施的有关食品小作坊的文件。出台这个文件,目的在于加强对食品小作坊的监管,解决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升人民群众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获得感。下面,我就《江西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三年提升计划》出台情况和目前的监管情况给大家作个介绍。
一、关于文件的制定情况
食品小作坊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繁荣地方经济、促进就业创业、方便群众生活和丰富饮食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食品小作坊整体上存在“多、小、散、乱、差”的问题。全省食品生产企业4000多家,但食品小作坊却有1万多家。食品小作坊是食品安全源头上的风险,也是长期以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17年5月1日,《江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小摊贩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食品小作坊从此走上了法治化的管理轨道,食品小作坊登记和监管工作稳步推进。但从现阶段看,食品小作坊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还没有有效落实,食品小作坊的质量安全水平还有待提升,食品小作坊的规范化发展还存在诸多瓶颈,个别地方的小作坊食品安全问题仍有发生,人民群众对小作坊的食品安全仍有很多的担心和疑虑。我们深切感到,食品小作坊没有管好,食品监管工作就没有做到位;不解决小作坊的食品安全,就没有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经过一年来的调研和论证,反复征求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制定并实施了《江西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三年提升计划》。这个文件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规划了食品小作坊管理三步走的路径。采取“整顿、规范、提高”三管齐下的策略,动员各方的力量,对食品小作坊实行综合治理。第一年:开展清理整治。对符合条件的食品小作坊发放登记证,并纳入监管范畴,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倒逼生产条件差、质量品质劣、安全风险高的食品小作坊退出市场。第二年:进行规范提升。通过帮扶指导和示范引领,提高食品小作坊业主的主体责任意识,引导其自觉规范生产,并鼓励一部分食品小作坊改善生产加工条件,转型升级为食品生产企业。第三年:引导小作坊集中化、品牌化发展,进入集中加工产业园区统一生产,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推动我省食品产业水平整体提升。
#p#分页标题#e#二是明确了食品小作坊三年管理的目标。共设置了五个指标。一是登记监管实现全覆盖,信息化监管全面铺开;二是食品小作坊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有效落实,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三是食品小作坊整体质量安全水平有效提升,一批小作坊提升转型为食品生产企业;四是食品小作坊诚信体系基本建立,社会共治格局基本形成;五是食品小作坊生产经营集中化发展,地方特色食品小作坊形成品牌并得到长足发展。
三是规定了食品小作坊管理的保障措施。食品小作坊的管理由地方政府负总责,各级市场监管、公安、商务、工信、发改、住建、文化、宣传、广电、财政、金融等部门在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加强统筹规划,形成工作合力,加快对小作坊的清理整顿和改造升级步伐。省食安办、省市场监管局将把食品小作坊三年提升计划的实施情况列入年度的督查考评内容,加强对地方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关于我省食品小作坊的监管情况
全省现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从业人员5万余人,生产加工的主要食品种类是米粉、豆制品、糕点、酒类、卤制品、油类、调味面制品等。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落实属地监管责任,整顿和规范食品小作坊生产经营秩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注重服务,启动食品小作坊的登记工作。2017年5月1日起,启动了全省食品小作坊的调查摸底和清理登记工作。有关部门多次召开了推进会,采取每月通报、重点督查、发送督办件等方式,督促全省各地在一年内完成现有小作坊的清理登记工作。各级监管部门通过媒体宣传、手机信息、张贴公告等各种方式,动员广大食品小作坊业主主动到登记机关登记,获得《食品小作坊登记证》。从2019年1月1日起,全省食品小作坊登记证开始实行网上申请、网上办理。截至目前,全省共核发食品小作坊登记证8329张。
二是加强监管,落实食品小作坊主体责任。对获得登记证的食品小作坊采取“双随机检查”、跟踪检查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规范食品小作坊的生产经营行为。以白酒、食用植物油、米面制品等风险隐患大的小作坊食品为重点,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各级监管部门向社会发出了《关于严厉打击小作坊违法生产加工经营白酒行为的通告》、《关于严厉打击无证食品小作坊的通告》,并在乡镇街道、车站码头、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地进行张贴,发动群众进行投诉举报,严厉查处“黑工厂”“黑窝点”“黑作坊”。2018年全省共取缔食品小作坊403家。加强了对小作坊食品的监督抽验,2018年共监督抽检小作坊食品1252批,发现不合格小作坊食品112批次。
三是强化联动,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积极发挥省食安办的综合协调作用,定期组织各相关部门研究会商食品小作坊监管和发展对策,与省公安厅建立了行刑衔接日常工作机制,与省法院、省检察院等建立了联合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联席会议制度,促进联合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借助省食安办对各级政府和各食安委成员单位的食品安全考核工作,将食品小作坊监管工作列入其中,督促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相关责任。
通过近两年的强化管理,我省食品小作坊生产经营条件总体有所改善,从业人员依法经营的意识有所提高,但由于食品小作坊天然存在的“多、小、散、乱、差”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食品安全隐患多、监管难度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江西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三年提升计划》,是我们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书和路线图。作为负责食品监管的职能部门,我局将全力推进食品小作坊三年提升工作,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依法履职,积极作为,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促进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共绘新时代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新画卷作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陈惠龙:谢谢梁卫光副局长的介绍和解读!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请举手示意,并介绍所在新闻机构。谢谢!
中国食品安全报记者(文颖 摄)
#p#分页标题#e#中国食品安全报记者:江西出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三年提升计划”,这是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的文件,说明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请问梁局长,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对未来的小作坊食品会有什么样的措施来保证食品安全?
梁卫光:据我们了解,以省政府名义出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三年提升计划”,这在各省市中还是头一家。食品小作坊不是“小事”,而是食品安全的“大事”。长期以来,小作坊是食品安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也是群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
小作坊存在生产经营条件简陋、卫生环境差、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一些“黑作坊”、“黑窝点”也经常被曝光、被查处。我们对小作坊管理的目的就是兴利除弊,发挥他们应有的社会作用。我们的工作思路是:
第一,要明确监管责任。各相关部门要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积极作为,确保食品小作坊三年提升工作落实到实处。
第二,要开展清理整顿。对符合条件的小作坊要及时进行登记,对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取缔。
第三,要规范经营行为。督促小作坊业主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严厉查处生产加工危害人体健康安全的食品。
第四,要提倡社会共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包括广大媒体、消费者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食品安全工作。
江西卫视记者(文颖 摄)
江西卫视记者:江西有不少地方食品特色,有些是传统风味食品,比如南城麻姑米粉、弋阳年糕、赣南板鸭、萍乡腊肉、修水哨子等。我想问下吴先华副调研员,对于我们江西地方特色食品的发展,打造地方特色食品品牌,政府部门有没有一些扶持措施?
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调研员吴先华(文颖 摄)
吴先华:有不少的小作坊食品属于我省地方传统的、特色的饮食文化一部分,也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这些地方特色食品也是发展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借此机会,我介绍下我省这方面的情况。
(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保护分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分级保护。省级非遗名录由省人民政府公布,自2006年以来,省人民政府先后公布五批省级非遗名录560项。其中食品类项目60多项。
(二)传统工艺振兴计划。2017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江西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2018年底,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工信厅拟定首批江西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48项。其中食品类13项。
(三)食品类项目的宣传展示活动。省文化和旅游厅十分重视非遗项目的宣传展示活动。2018年,省文化厅(文化和旅游两厅未合并)在南昌举办了全省非遗展示活动。2018年7月,湾里太平镇在梅岭举办的啤酒节,全省20多项食品类项目参加,受到好评。
(四)对食品类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保护。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对列入省级非遗项目以每项给予省级财政不超过6万元的资助。2015年开始,对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每人每年5000元资助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
传统食品类的工艺保护是非遗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希望通过小作坊三年提升工作,各级政府能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强对这些传统食品的工艺保护,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江西特色的饮食文化,更好地促进江西旅游业的跨越发展。
江西三套记者(文颖 摄)
江西三套记者:我们知道,食品小作坊分布在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点多、面广、量大,小作坊的食品给人感觉是规模小、条件简陋,需要政府部门下大力气进行整治和规范。请问鹰潭的丁局长,地方政府怎样重视、监管部门如何作为,推进小作坊的规范化管理,让各方面都比较满意又得到实惠?
鹰潭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副局长丁海峰(文颖 摄)
#p#分页标题#e#丁海峰:近年来,鹰潭积极发挥政府积极性,建设集中加工区,引导豆制品米粉小作坊入驻,规范化管理,有效地提升了鹰潭市豆制品米粉食品安全状况。
(一)三方合力,引起市政府高度重视,建设集中加工区。2016年和2017年,市政府将建设豆制品米粉集中加工区列入十项民生实事任务。豆制品米粉集中加工区位于鹰潭高新园区,采取社会资本运作,政府补贴租金,一期用地约39亩,建设标准厂房3栋共1.6万平方米,可容纳豆制品米粉小作坊40家左右。
(二)制定标准,集中整治,提升豆制品米粉食品安全。鹰潭市市场监管局制定了《豆制品米粉作坊建设管理意见(试行)》,同时集中整治和清理无证小作坊。对整治后不能取得小作坊登记证的,一律取缔;对取缔后仍然继续生产或转移生产的,一律从重处罚。专项整治期间,查封米粉、豆腐作坊12家,查扣原料和成品3000余公斤。
通过集中整治、集中建设、集中监管,作坊业主、消费者、监管部门三方面都受益。一是改变了简陋的生产条件。建设了标准化厂房,实行统一污水处理。二是改变了无证生产状态。原来市区有31家豆制品和8家米粉作坊,均是无证生产。现在已有21家豆制品和5家米粉取得小作坊登记证、1家取得米粉食品生产许可证,其余无证作坊全部停止生产。三是监管部门提高了监管效能。监管人员以前到处跑,一天只能检查几家,现在只需半天时间,就能全覆盖检查,开展快速检测和抽样检验,消费者吃上了放心豆腐和米粉。
我们相信,在省政府出台小作坊三年提升计划后,我们继续抓好清理整顿、抓好统筹规划、抓好规范提升,三年之后食品小作坊的面貌还会发展新的变化。
中国江西网记者(文颖 摄)
中国江西网记者:我们吃的食品,有的来自于食品企业,有的来自于小作坊。作为消费者,我关心的是怎么样让我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作为企业和小作坊业主,我关心的是政府能给我提供什么服务。请问吴腮忠处长,你们怎么去处理这些问题?
省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吴腮忠(文颖 摄)
吴腮忠:食品小作坊的生产条件、规模不能和食品生产企业相比,但是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是一样的。我们通过登记发证、清理整顿、监督检查把小作坊规范起来,发现有质量问题、有安全隐患的,该查处的要查处,该吊证的要吊证。抓到一个要处理一个,绝不能心慈手软。这是我们必须严管的一面。
当然,我们还有宽松的一面。我们知道,多数小作坊业主文化水平不高,创业就业不容易,特需要我们政府部门做好服务工作,体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过去小作坊加工的食品,没有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就不能在超市卖,也不能在网上公开卖。现在,我们对小作坊进行登记,经过登记的小作坊食品可以在超市销售、可以在线上线下流通,这就给小作坊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为了方便小作坊办证,从今年1月1号开始,全省启用了小作坊网上登记系统,网上申请、网上办证。
省政府出台的“三年行动计划”,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把差的整治掉,把好的规范起来,而且把那些办得好的小作坊,引导他们申办食品生产企业。这是我们通过监管手段对食品安全和产业发展所能起到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江南都市报记者(文颖 摄)
#p#分页标题#e#江南都市报记者:去年,江西出台实施了《江西省食品“四小”条例》,把小作坊纳入登记管理,我想请问下业主代表朱霞芳女士,这个登记和不登记有什么区别,小作坊享受到哪些福利待遇,对你们的发展和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贵溪市道溪乡味食品厂业主代表朱霞芳(文颖 摄)
朱霞芳:大家好,我是贵溪市道溪乡味食品厂的朱霞芳,在贵溪做茄子干两年了。我是2018年1月取得了小作坊登记证,现在有6个工人,年产4万斤茄子干,产值160万元。
茄子干是鹰潭地区的传统手工产品,城里、乡下有许多人加工。去年,我们知道可以办证后,投资改造达到要求,办了证就放心了,是合法的,不怕监管部门查处我们,我们就可以堂堂正正做生意经营。
我家小作坊办了证后,生产条件变好了,做出来的产品质量也更有保证了。茄子干的销售量也大了,家里收入也增加了。办证前,我每年销售额有20万元,现在有100万元,也注册了商标道溪乡味,销往浙江、上海等省市。
我家茄子干按传统方法做,地道的食材,农家的味道,这是我的优势。做食品是做人的良心,我们一定会对食品安全负责,认认真真搞好食品卫生,做出让大家放心的食品。我也希望市场监管局继续加强管理,把市场管好,我也有信心越做越好。谢谢!
南昌晚报记者(文颖 摄)
南昌晚报记者:据我们了解,食品小作坊基本上是家庭式作坊,有的是夫妻店,有的是下岗职工,有的是大学生创业,不少人选择了从小型食品加工起步,还有一些正在脱贫的农户,也选择了开办小微食品企业。请问吴天放主任,对于扶持他们就业创业、脱贫致富、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政府部门有什么样的帮扶措施?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食品办主任吴天放(文颖 摄)
吴天放:小作坊食品的进入门槛比较低,有的技术要求也不高,确实是很多家庭创业和群众就业的一条路径。为促进就业和创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予以扶持。省工信厅先后出台了相关措施,定期举办全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与服务机构协作对接会,帮助小微食品企业解决信息服务、创业辅导、创新支持、人员培训、市场营销、管理咨询、投融资服务等方面的问题,提升小微食品企业发展水平。对规模不断扩大的食品小作坊,鼓励其升级为食品生产企业,培育其入统,省、市、县三级政府均出台了入统若干奖补政策。
省工信厅为了提升小微食品企业管理创新能力,促进小微食品企业的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活动。积极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中小食品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举办小微食品企业与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的对接会,推进小微食品企业开展食品+互联网业务。组织中小食品企业赴省外考察学习,开阔发展视野,增强了小微企业发展的信心。
在食品小作坊三年提升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关注小作坊业务这一群体,协同有关部门,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一些困难,更好地促进这个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
陈惠龙: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梁局长、腮忠处长、天放主任、先华副调研员、丁局长和业主代表朱霞芳女士,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三年提升工作后续进展情况。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专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