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寒冬腊月,山旮旯里的“胖嫂小吃大肉铺”异常红火,42岁的胖嫂赵善春穿梭在60平方米的简易样板房内,房内四张小餐桌上坐满了就餐的村民,村民们喝着熬茶,拉着家常。
赵善春是村里的贫困户,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丈夫一个人外出务工,辛苦一年只能挣一万元左右,家里的庄稼、赡养老人、照顾孩子、饲养土猪等重任全部落在赵善春一人身上。
去年,在扶贫驻村工作队的提议下,茶饭好的赵善春便张罗着开起了这家小饭馆,开业不到一年,净收入4万多元,还帮村民宰杀售出土猪30多头。
赵善春所在的纳家村地处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镇,山大沟深,全村517户2178人,贫困户110户390人,是五峰镇贫困程度最深的村子,村民收入来源主要靠发展种养殖业及劳务输出,村集体经济为零,村民年人均纯收入2400元。
如何帮助纳家村民脱贫致富,是摆在驻村工作队面前的一项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思考,扶贫驻村工作队找到了村民致富的拦路石:产业单一,农产品销售难。
由此,“绿色纳家”的品牌应运而生。
时任第一书记刘维鹏在充分考虑民意,多方查证思索后提出了“品牌+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驻村工作队通过自己的人脉,设计“绿色纳家”logo、包装,组建“绿色纳家”宣传阵地,联系单位食堂、同事、朋友进行销售……一时间“绿色纳家”品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日渐清晰。
2016年起,“绿色纳家”的土豆、菜籽油、粉条等特色原生态农产品通过工作队从村民家中售往西宁市,第一批订单式销售开启了“绿色纳家”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也在不断探索线上线下双营销模式。“绿色纳家·手机”网络平台、“绿色纳家”微信公众号成了“绿色纳家”品牌销售推广的重要渠道。
2017年10月,扶贫驻村工作队与杭州“壹栈优品”、“老爸评测”两家电商平台取得联系,达成合作,纳家村的2万多公斤土豆被发往全国20多个城市,“绿色纳家”线上试营销开门红。
村民富了集体也要富。第一书记刘维鹏等考虑到“绿色纳家”品牌的拓展延伸还得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村集体经济的支撑。
2017年扶贫驻村工作队联系结对帮扶单位省核工业地质局援助40万元,兴建村集体经济——纳家村榨油厂,同时为村里购置了一台配送箱式运车。
2018年,村集体经济获得有史以来第一笔纯利润2.8万元,实现破零。
2018年,“五峰绿色纳家”商标权注册成功,村委会成为这一商标权的所有人。
2018年,纳家村脱贫,全村人均收入11960元,贫困人口人均收入8500元。
现任第一书记王瑞是2018年3月到村里的。他说,“绿色纳家”品牌已初步形成。如何转型升级,作为一个成熟的品牌产业来带动村级产业长期发展壮大是我们考虑的又一个重大问题。
为此,扶贫驻村工作队又提出了“公司+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全体村民”的发展模式。
2019年伊始,互助县绿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纳家村民委员会为唯一股东。
年关将至,家政服务供不应求,纳家村致富带头薛心全组建的互助县心全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在西宁正式营业。
一路走来,纳家村道路两旁“绿色纳家”、乡风文明的宣传牌鲜红夺目,修葺一新的村级文化广场内,妇女舞蹈队的成员们舞着扇子敲着锣鼓,准备着即将到来的春节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