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端菜”变“百姓点单”,“文化大餐”更可口
开展覆盖全市城乡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我市坚持需求导向,积极推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由“政府端菜”向“百姓点单”转变,让“文化大餐”更可口更丰盛。
对各类文化惠民演出提前制订演出方案和计划,开展针对性的调研和意见征询,对演出的场次、时间、剧目向社会公开,使群众能够按需选择。
2018年,我市共组织市定惠民演出535场,完成率101%。其中,“河洛百姓大舞台”完成60场;“百场公益性文化演出”完成400场;“欢乐进社区、欢乐进农村、欢乐进军营”完成20场;“周末剧场”完成50场,“高雅艺术走进基层”完成5场。放映公益电影38548场,完成率110%。去年8月起,我市还专门组织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广泛开展“河洛欢歌”系列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每周五、周六晚在市区8个广场同步进行,演出200余场,受益群众15万余人次。
建成“城市书房”106个,超出原定计划76个
“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区域或公共场所建成30个‘城市书房’”——这是我市2018年民生实事中的一项。
全年建设完成“河洛书苑”城市书房106个,超出原定计划76个——这是我市交上的成绩单。
2018年初,市委、市政府将城市书房建设列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和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暨文明城市创建重要内容强力推进,全年建设完成“河洛书苑”城市书房106个,超出原定计划76个,总藏书量61万余册,接待读者230万余人次,图书借阅55万余册次,组织开展了“经典诵读大赛”“书香伴成长”“你购书我买单”“书香洛阳·河洛诗词大会”“我与洛阳的故事”读书征文大赛等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书香洛阳”氛围日益浓厚。
在建设中,坚持便民利民原则,选址贴近群众生活的核心区、贴近群众休闲的核心地、贴近公共服务重点区,所有城市书房与各级公共图书馆、流动图书车实现通借通还,市民“一卡在手,全市借阅”。书房安装了智能化的自助借阅设备和门禁设施,可逐步实现无人值守,24小时运转。如今,城市书房作为一种崭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形态,正全面融入洛阳市民的精神生活,成为洛阳市的“精神地标”和市民的“精神文化粮仓”。
改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条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
为扎实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我市印发了《洛阳市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对工作任务、时间节点、方法措施进行了明确。
全市共建设完成乡镇(办事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87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053个,除拆迁、常住人口偏少、居住分散或地处偏远无地可建的行政村或社区外,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发布人:洛阳市体育局副局长张荣华
130个城市绿地游园、社区(农村)安装或更换体育健身器材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逐年加大对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立足于加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市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针对我市全民健身设施分布不均的问题,市体育局利用中心城区公共绿地空闲地、街头巷尾闲置地以及小区内外边角地,根据属地居民需求,因地制宜的建设、更新体育设施。2018年,共投入经费650余万元,先后采购了太空漫步机、上肢牵引器、跷跷板、象棋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器材。
一是依托城市小游园建设,做好健身器材的安装。先后在洛龙区伊水游园、兴洛湖游园、锦台游园,西工区国花路游园、孟津县河图公园等26个符合安装条件的游园(公园)安装体育健身器材25套、多功能运动场4个。
二是做好行政村、社区体育健身器材安装工作。全年共为洛龙区龙祥社区、西工区丹城路社区、涧西区谷水西社区等105个社区(行政村)安装体育健身器材105套。
三是免费为94个贫困村、40个乡镇敬老院配备体育健身器材134套。所有健身器材2018年已全部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
全年开展市级体育活动67次
去年,以“全民健身日”和“全民健身月”活动为契机,我市全年共组织完成市级以上群众性体育活动67次。
#p#分页标题#e#积极组队参加省十三运会社会组十三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总积分828分,取得社会组团体总分一等奖的成绩;以围棋、门球、空竹为特色品牌项目代表,组织承办了第三届洛阳白云山杯中国围棋棋圣战、洛阳“牡丹杯”全国空竹交流大赛、首届龙行中原河南省全民龙舟大赛(洛阳站)暨2018洛阳第三届端午龙舟大赛,持续打造群众体育活动亮点和优质品牌;完成了元旦长跑比赛、冬泳比赛、农民篮球赛等活动。
文博体育公园建设加快推进
洛阳文博体育公园项目是洛阳市重点民生实事之一。该项目位于洛龙区市中心位置,东起牡丹桥、西至王城大道、南至隋唐城路,北临滨河南路,规划用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为4.3亿元。整个公园分为体育健身区、童梦活动区、民俗康体区、文博创新区四个功能分区,通过绿道、步道、游园路等将园区整体串联起来,打造充满运动体验、聚集人气活力的全民健身绿地。
2018年,我市加快推进文博体育公园工程进展力度,目前园区内西干渠以西一期工程已完成,并顺利开园。其中园内绿化种植乔木及灌木103个种类,7000棵;地被57个种类,21万平方米。同时设有笼式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自行车赛场、青少年攀爬系列、青少年攀岩系列、鸟巢秋千等各类体育设施28项。公园二期工程方面,主要是园内基建和地下停车场工程。目前,文博塔外部结构及服务管理建筑结构基本完成,计划2019年4月底整体完成。体育博物馆外部装修正在进行,地下停车场主体结构建设正在进行,计划2019年6月底完成施工任务。
发布人:市城市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明来
全年建设50处小游园目标已完成
2018年,各城市区提前谋划,综合论证,克服选址、征地拆迁、资金、施工等种种困难,积极推进小游园建设。
全年中心城区小游园项目建设共完成50处。其中,洛龙区13处,涧西区11处,西工区8处,伊滨区5处,老城区4处,瀍河区4处,高新区3处,吉利区2处,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30万平方米,共完成投资2.37亿元。
连续三年共新建、改建游园150处
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为实现2020年中心城区达到人均公园绿地12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5%、绿化覆盖达到45%的任务目标。
2016年以来,市城市管理局与各城市区政府齐心协力,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和“大游园提升城市形象,小游园方便群众生活”的要求,不断打造15分钟生态休闲圈,连续三年在中心城区开展年度小游园建设工作,共新建、改建游园150处,新增、改造公园绿地262万平方米。
绿化带功能提升“变身”可游玩的小游园
各城市区在游园建设过程中,重点完善游园内各类服务设施,提升游园服务功能,满足周边群众需求。
例如,涧西区大学科技城2处游园,建设用地原规划为景观绿化带,景色虽好,但无法满足周边市民休闲、健身需求。
该区协调项目建设单位将原计划建设的景观绿带改变为城市游园,携手知名设计单位,依据园区风格、地块地形特征、游园功能分布等,对该地块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施工,建设体育设施、观景平台、雨水花园、阳光草坪、亭台廊架,使原来只可远观的绿化带变成了人人皆可进入休闲的游园,满足了周边企业职工和群众的活动休闲需求。
臭水沟“改头换面”成城市滨水游园
各城市区在此次游园建设中,将游园建设与城市治脏、治乱、治差紧密结合起来,使游园惠及更多百姓的同时,又解决了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死角”问题,改善了周边环境。
例如,洛龙区伊水游园八里堂段周边环境较差,荒草丛生、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该区将游园建设与渠道截污清淤、违建拆除有机融合,铺设园路,增加绿荫步道,建设亲水平台,设置足球场等运动场地,将原来人人避而远之的“臭水沟”“乱鱼塘”建设成了环境优美的城市滨水游园和运动休闲场地,惠及周边群众。
见缝插绿,破硬建绿。我市洛北城区建成人口密集,土地稀缺,公园绿地缺乏,且分布不均。瀍河区为了破解这个难题,在建设新街游园时,以不影响居民正常使用的为前提,通过拆除游园周边的人行道、广场部分硬化,增植植物、配套设施,达到了扩大游园面积、增加绿化覆盖面积的目的,取得了良好效果。(洛报融媒记者 智慧 王妍 实习生 刘晓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