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给“家长群”立规矩:不准发成绩排名,不刷屏问候点赞!
3月1日前,北京将启动一轮校园网上“清查”行动,中小学使用的APP,微信群、QQ群等互联网群组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互联网公众账号均在检查范围内。今天(1月29日),市教委发布加强中小学APP、互联网群组、公众账号管理的通知,正式“亮剑”整顿校内外互联网环境,明确进入校园的APP不得“超标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不得向学生收费,不得组织考试、竞赛、排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校宣传、推荐和推销APP。
通知特别针对中小学群组立规矩,被教师、家长广泛吐槽的一系列行将被明令禁止。比如要尊重学生隐私,不攀比家庭背景、不晒娃,不刷屏问候、点赞,不得发红包;不得发布学生成绩、排名,不批评或表扬学生。
被刷屏点赞占领的某家长群
APP公布成绩排名等将被叫停
按计划,3月1日前,中小学使用的APP,微信群、QQ群等互联网群组(以下简称群组)和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互联网公众账号(以下简称公众账号)将进行一轮全面排查整改,各区要形成报告报送市教委。
排查过程中,一旦发现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利用抄作业、搞题海、公布成绩排名等应试教育手段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传播违法违规信息及其他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问题的,要立即停用、卸载APP、退订业务、解散群组、取消关注或注销公众账号;涉嫌违法违规的要报告网络信息管理和公安部门查处。市教委表示,要采用多种方式提醒家长慎重安装使用面向中小学生的APP。
中小学群不得发布学生成绩
市教委介绍,中小学群组主要用于教育教学信息交流。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履行管理责任。要按照群组性质类别、成员规模、活跃程度等分类管理。
家校群由班主任或年级组长管理,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和成才观,学习交流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
师生群由任课教师或社团教师管理,要充分体现为人师表,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家长群由家长委员会管理,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家校合作。
学生群由学生负责人管理,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正能量。工作群由工作负责人管理,不得发布与工作无关内容。临时设立的群组,在任务完成后由建立者及时解散。
群组交流信息不能随意发布。市教委明确,群内不得发布学生成绩、排名,不批评或表扬学生,制造焦虑;不得发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广告、求助、募捐、拼课等信息。要尊重学生隐私,不攀比家庭背景、不晒娃,不刷屏问候、点赞,不得发红包。
另外,中小学公众账号主要用于宣传解读教育政策,传播正确教育观念,推广工作经验。中小学和区属教育机构公众账号,须经区教委备案审核后方可使用。不鼓励学校、教师向学生、家长推荐校外公众账号。
个人单位禁止推销“校园APP”
学习类APP的“准入门槛”将提高。本市建立审查备案制度,按照凡进必审原则建立对学习类APP的双审查制度,先由学校进行选用审查,再由区教委进行备案审查。各区要结合实际建立审查标准和流程,严格审查内容及链接、应用功能等,确保APP内容在思想性、科学性和适宜性等方面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要求,体现素质教育导向。
市教委抢到,进入校园的APP要有效服务教育教学,严控数量,防止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凡未通过备案审查的APP一律禁止在校园内使用,也不得在校外组织或要求、推荐学生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进校宣传、推荐和推销APP。
校园APP禁提前教学
除了大排查,各区、学校要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制度,及时掌握APP内容变化情况,发现有害信息立即处置。对违规使用、疏于管理并造成不良影响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要严肃问责。
进入校园的APP不得“超标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不得向学生收费,不得组织考试、竞赛、排名。要保障信息安全,防止泄露学生隐私。各区、学校要定期开展排查整改,坚决防止违法违规行为。同时,积极指导家长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防止网络沉迷,保护视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