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包洪军任董事长的沈阳隆达集团在沈阳落户。
2005年,包洪军借沈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之势建新厂。2010年,又投资9000万元建一厂。
辉煌时,隆达集团共有600多名员工。
作为一家新兴朝阳产业公司,包洪军带领团队将产品定位于脱硫脱硝、除尘水处理、除霾空气治理等方向,并成为东北地区环保行业的“领头羊”。
相对传统产业的举步维艰,环保产业有很大优势。谈及近几年的企业发展时,包洪军直言日子不好过。“企业自身发展也好,行业发展也好,都离不开政府对整个方向的把控。但现在,包括信息、思维和理念,我们和南方还有着很大的差距。这里面有历史原因,也有大环境的影响。”
融资成了要企业命的“杀手”
占地面积15亩的老厂区里,两层的办公大楼已经暂停供暖,除了保安外,鲜见到其他工作人员。包洪军告诉记者,由于企业近两年效益萎缩,新厂区投入生产后资金严重短缺,这个老厂区他已找到买家,并打算以4000万元的价格转手卖掉用于企业运营周转。
“民营企业没有资金根本玩不转。可现在中小企业融资太难,融资太贵,融资成了要企业命的‘杀手’。”包洪军说,“在沈阳,民营企业要融资,得向银行硬抵押。这就要我们把房产、土地等都压上。银行再根据评估后的金额,乘以40%贷款给企业。我现在的厂区值4000万元,可银行评估后只值1800万元,然后再乘以40%,贷款不到1000万元。要是这1000万元还不上,市值4000万元的厂区就得面临被拍卖。银行贷款代价还是最小的,可现在银行的利息都到了10%。”包洪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0%是什么概念?我们产品的利润也就10%,再给银行10%,企业相当于给银行打工。政策不允许私募必须得公募,好多企业就死在融资上,风投、贷款成活率都很低。”
政策落实南北“落差”大
包洪军带领的隆达集团除了沈阳总公司外,还有四个子公司。因为经济形势持续下行,两年前包洪军启动了北京子公司,并带领部分团队辗转到京津冀发展。“谁愿意抛家舍业背井离乡?如果沈阳的环境好,我哪也不去。”包洪军流露出更多的是无奈。“在沈阳我有人脉,有家人有朋友。而在北京相当于从头开始。可是没有办法……”
而对于两个地域同一产业,公司的经营环境让包洪军感触颇深。“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北京的公司连工厂都没有,就可以信用贷款。这在沈阳是绝对办不到的,而且北京贷款的利率比沈阳低30%。”
“还是我们的政策落实跟不上。”包洪军说,近几年南方人来北方投资后又撤资的情况屡见不鲜,根源也在政策落实方面:投资时的承诺不兑现;后任领导对前任领导的决策不认账;配套措施薄弱。包洪军又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在南方投资建厂,政府不仅给投资人提供土地,还帮投资人把厂子建起来、水电都接好,投资人直接进入生产就行。这样企业前期不用投入大笔资金,可以直接把资金投入到生产上。相应的,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后,连年的税收足以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对就业也有助益。
“投资人在北方想建厂,还没开工政府先收房产税等各项税费;我们出去投标有时得借资质。为啥借?因为各种资质办下来得一两年。民营企业时间就是利润,等一切手续齐全,机会就错过了。而南方连个厂子都没有,个人家挂个牌儿就可以把资质办了,这速度我们根本拼不过。”包洪军说,“种种的症结,说到底还是我们的服务意识比较弱。”
在包洪军心里,企业发展就像水上行舟。“舟借水势而行,企业在你这儿借不上势,最后就得找能借势的地方。”
服务企业从实从速“两条腿”走路
近两年,沈阳在打造营商环境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打造了方便企业的窗口一站式服务、微笑服务,并提出“马上办”“钉钉子”的要求,一系列的转变包洪军也都看在眼里。“确实有了很大的转变,但我认为还不够,胆子可以再大些,步伐也可以再快些。”包洪军说。
针对此次全市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就如何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包洪军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政府应该‘两条腿’走路,提高对国家政策体系的反应速度,务实地为企业提供服务。”首先,政府应该深入企业,深入到各个好的、中的、不好的企业,找到病根对症下药,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施策。其次,不要做表面文章,脚踏实地给企业和百姓创造点东西。“比如说在创新鼓励方面,政府可以在招投标上给本地企业加分;在税收方面,可以减免税费;在融资时,积极帮助企业搭建对接融资平台……说到底还是需要政府从根本转变服务意识,从实、从速把控、落实国家政策。”
“思维转变了,机会就不会错过。环境好了,大家才能借势,才能实现发展。”包洪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