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网消息 (记者李莹 特约记者李国臣)隆冬时节,济柴动力有限公司却迎来了发展的春潮。1月28日,记者在济柴公司获悉,2018年济柴实现营业收入16.2亿元,比上年增长24%;实现经营利润400万元,比上年减亏2.23亿元,超额完成了国务院国资委下达的控亏指标,一举扭转连续7年的亏损局面,打赢经营翻身仗。
作为集团公司下属唯一的动力装备研发制造服务企业,济柴有过辉煌,也陷过低谷;特别是近几年身处装备制造业寒冬,济柴同样举步维艰。
面对连年亏损的生存危机、安全环保的巨大压力、扭亏脱困的严峻形势,矢志高质量发展的济柴人闯关夺隘步步为“赢”,拓宽思路、积极应对,成为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协同合作的成功典范。
兵马未动,战略先行。2018年,济柴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企业经营实际,科学编制了《2018~2020年滚动发展规划》《高质量发展工作纲要》,吹响了解困扭亏的决战号角。
蓝图绘就,行动有方。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是济柴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公司勇闯改革“深水区”,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继续实施机构“减重”“瘦身”,减少职能处室1个、二级单位2个,打造精干高效管理系统。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济柴公司深谙此理。这个公司建立了经营管理、专业技术、营销服务、技能操作“四类八级”岗位序列,为员工提供成才路径;全面开展“五定”工作,盘活调整富余人员115名,修订完善岗位职责221项;开展中层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47名中层副职领导干部竞聘上岗,人员创效空间进一步拓展。
创新举措接连出台,激活一池春水,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有了舞台,有激情、有办法的同志有了奔头。改革激发了全员的工作热情,形成了百舸争流、勇于争先的局面,成为济柴解困扭亏的坚实保障。
人心齐,泰山移。全员创业激情迸发,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品是抢占市场、解困扭亏的利器。2018年,承载济柴梦想的175发动机,完成工业性试验,通过集团公司鉴定,实现首批发运,历经9年终于走出了产业化商品化的第一步,成为济柴名副其实的“明星产品”“拳头产品”。压裂车用175发动机完成耐久试验,已具备上车条件。S6190船用发动机当年立项当年见效,260气体发动机完成耐久试验,20V190气体发动机进入性能试验阶段。国产大功率压缩机组在塔里木油田实现应用,运行效果赢得用户的高度赞誉和青睐。
经过多年的培育,济柴在发动机性能的建设中信心满满,应对自如。通过动力性与热效率“双升”、排温与排放“双降”,公司实现了对140、190发动机性能优化设计和应用性持续改进。
在工艺改进方面,对曲轴等主重要零部件进行结构优化,实现了提质降本双赢。信息化建设方面,深入推进装备制造物联网建设,打出产品远程监控、仓储配送管理、生产设备管理等信息系统的搭建应用组合拳。
“高精尖”产品是济柴公司赢得市场的资本,不断创新的鼓点合奏出动力装备行业最强音。2018年,济柴获得国家专利23项,完成5项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H16V190气体发动机研发项目荣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大型地下储气库注气压缩机组获评“改革开放40周年机械工业杰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