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专业、高效的十四年本土品牌网络公关公司
以诚信的态度、专业的策略、高效的执行,维护和提升品牌核心价值
咨询热线:+0755-2639 8910    +微信+招聘
HOT NEWS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公关资讯 > 营销知识

南方日报:“寻亲门票”纵是炒作也无妨

发布于:2019-02-01 20:03来源:颜如 作者:颜如 点击:

  原标题:“寻亲门票”纵是炒作也无妨

  河南一景区自2018年1月起,将300余名失踪儿童信息印在10万张门票上进行销售。近日,一名被拐10年的女孩看到这一信息后,找到了自己失散的亲人。受此启发,该景区又面向游客推出了“寻亲通道”。

  此事经报道后引发关注,在一片赞扬声中,也招致了部分质疑。有网友表示,借门票寻亲成功率较低并有炒作嫌疑,女孩并非通过门票找到亲人,而是在网上看到信息才联系上亲人。客观看待新闻,“寻亲门票”的确存在炒作成分,但能让更多人看到并关注此事,怎么也算得上是一种公益性行为。近年来,有不少企业主动策划此类事件,比如有矿泉水将失踪信息及亲人联系电话印在瓶身上,有酒厂将走失儿童信息印在外包装上等,虽然被质疑借失踪儿童搞营销,但很少有人感到被冒犯。失踪儿童是每个家庭的伤痛,对每个父母来说都是不可忍受的。许多人甚至放弃工作,终生寻找孩子。在这个意义上,哪怕只有一个寻回亲人的案例,我们就能感受到“寻亲门票”的正向价值,这样好的“炒作”,又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呢?

  许多网友对景区“炒作”的质疑,进一步而言,其实是对商业介入公益的疑问。在一些人眼里,公益本质上是“利他”的,就应该无偿、非营利,就应该“不掺杂任何商业利益”。而商业本质上是“利己”的,如果动机都有问题,还能做好公益吗?这样一种想法,源于对公益事业的认知偏差。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把履行社会责任分为两种,一种是反应型的,一种是战略型的。反应型的就是做个良好的“企业公民”,致力公益性捐助或减少污染;战略性的则是寻找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共享价值的机会。当前,绝大部分公司涉足公益事业,都是属于战略性公益,希望通过公益增加美誉度、转化为经济利益,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及盈利。事实证明,“商业+公益”也可以显著提升公益效率,创造更多社会价值。

  但网友的质疑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当下的确有不少商业活动喜欢打着公益营销、悲情营销的幌子,骗取消费者的爱心,如很多地方出现了旧衣物回收箱,但这些回收箱究竟属于公益组织还是商业公司,不得而知;还有人玩出了“一元购画”“一元改变命运”等社交化公益,但信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令人难以判断;更有的存在关联交易问题,如河南某基金会违规放贷24亿元给一些公司进行关联交易,建造“黄河女儿”像,进行房地产开发。这些现象的产生,都说明商业介入公益,的确会产生炒作乃至利益纠纷等,但归根到底,问题在于公益的成色不够,而不是跟商业结合。因此,“商业+公益”未尝不可,但前提是要保持专业,建立公开透明的运行规则,接受来自社会的监督以及司法监督、行业监督等。

  总而言之,不能因为要保持公益的独立性、纯洁性,就将商业拒之门外。目前,对失踪儿童的寻找渠道,很大程度上借助了商业企业的力量。比如公安部上线的“团圆”系统,就是以公安部全国打拐办的数据为信源,通过覆盖国内几乎所有顶级流量APP进行高效推送。但网上寻找毕竟存在盲区,将真实信息更全面地呈现在各种载体上,可以更好地加大信息传播。“寻亲门票”既没有消费人们的感情,也没有冒犯失踪儿童及家人,客观上还达成了传播的效果,不是一件挺好的事吗?

------分隔线----------------------------
------分隔线----------------------------
回到顶部


微信:onrmedia-A
QQ:6001387 / 29730751
手机/微信:18923421828
电话/传真:0755-26398910
邮箱:service@onrmedia.com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前海路诺德国际5A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