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月31日讯 编者按:浙江如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争当新时代乡村振兴排头兵?走进两会现场,我们发现,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委员,都对“村里的事”格外关切。大家发言的角度不同,观点却极其一致,那就是乡村振兴,必须走好特色发展之路。
缙云县新建镇笕川村党委书记施颂勤代表:
沃野腾飞 还看头雁
记者 黄珍珍 丁珊 整理 林云龙 王嘉楠 摄影
我是连任三届的“老代表”了,但今年又多了一个新头衔——“明星书记”。去年9月,我县启动“明星书记”培育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传帮带在全县培育“百名农村明星书记”,打造乡村振兴头雁先锋群体。我就是第一批6个“明星书记”中的一个。
县里对“明星书记”的评定标准很高,为什么我能当选呢?我想可能是因为笕川村的巨变。
我们村以种香菇、养鸡鸭为主,曾经污水横流、垃圾遍地。2014年省两会期间,我立下一纸治水“军令状”——年内一定把村里的污水治理好。当年底,污水治理、活水进村、景观水道等治水工程落了地。
村美了,村民也要富起来。2015年,村里开始发展主营文具用品的电商一条街。2016年,我们通过土地流转种下500多亩花海,引入全省第一条环花海观光休闲小火车。如今,村里不仅有日均发货上万件的电商一条街、一年门票收入超700万元的“网红花海”,还有正在谋划改造提升的香菇、茭白交易市场。景区管理给留守村民带来就业岗位,电商创业吸引了一批返乡青年,络绎不绝的游客带动了农家乐和民宿的发展。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11万元,年底700多户入股花海的村民,共分到80多万元“大红包”。
当上“明星书记”后,我成了“治村导师”,以县委乡村振兴特派员身份,在结对的3个村庄开展工作。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特色,例如新建镇河阳村是一个千年古村落。结对后,我们围绕河阳古民居特色,通过互商共享、支部共联、难题共破、乡村讲习、产业共谋等形式共同发展。乡村振兴离不开人。相信不久的将来,“明星书记”会越来越多,农民也会都有事做、有钱赚、有更强的获得感!
磐安县盘峰乡丁埠头村村委会主任潘志高代表:
对标先进 塑造品牌
记者 翁杰 整理 杨朝波 摄影
这几天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大家都说报告又实又细,我也不例外。但和其他企业家代表、基层干部代表不同的是,最触动我的,是“丽水山耕、三衢味、景宁600”被写入报告。
这3个都是近几年迅速走红市场的浙江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而政府工作报告将它们写入其中,无疑是在旗帜鲜明地鼓励和引导农业品牌化发展,同时也为各地确立了可学可复制的榜样。
都说,品牌一响,黄金万两。过去,我们看到电视上、报纸上的广告大多是工业产品;这几年,民宿、农产品的广告也多了起来,不少还因此身价倍增。这便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于是,我也琢磨磐安如何加快农业品牌化发展,振兴乡村产业。
别看我只是一个磐安山坳坳里的村干部,但对外头农业品牌发展的动态一清二楚。尤其是对像“丽水山耕”“景宁600”这类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动向,我更是格外关注。
记得,最早知道“丽水山耕”还是在报纸上——说是丽水要打造市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说实话,起初我也不太看好。可没想到,几年的光景,人家的声势越搞越大,让农产品实现30%的溢价,累计卖了几十亿元,带动农民明显增收。
看着丽水、衢州等地的品牌一步步做大做强,我是既高兴又羡慕。我就想着,要说咱们磐安的特色农产品也不少,可就是没有像模像样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没品牌,很多好东西就在市场上叫不响,自然也卖不上好价。比如说,磐安地产的浙贝母、铁皮石斛等药材,就不能充分实现优质优价。
我想,既然丽水、衢州等地能搞出这么大名堂来,相信磐安也能行。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振兴乡村产业”的要求,我希望能发挥好自己省人大代表的作用,积极推动磐安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建设。
柯城区上彭川村农民互助会会长方向明代表:
农民增收 人才为本
记者 陆乐 整理
#p#分页标题#e#
我是一位来自农村的基层代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把‘三农’工作作为压舱石和战略后院”,我感到特别振奋,这表明扎根农村大有可为。
做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我觉得首先需要一批懂技术、懂市场、懂管理而且愿意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人才。今年两会,我提交了一个关于建设高水平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建议。希望各级党委、政府能进一步出台政策,对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加以扶持,鼓励引导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绿色发展、创业富民的事业中来,想方设法为农村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带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带领农民致富是我20多年来一直努力的目标。1995年,我就带着村里的乡亲们开展来料加工业务,帮助农民增收。去年我们衢州柯城区九华乡上彭川村的农民自发成立了农民互助会,我当了会长。这么多年在农村,我发现有一些农民思想保守,不容易接受新观念。我们需要让他们看到,同样一个村,同样一批人,同样一片地,视野、角度、站位不同,种植方式和营销方式不同,农民的收益也将是不同的。我们互助会在土地的使用权上动脑筋,把偏远山区的农户组织起来,和他们合作种植有机蔬菜水果,发展订单农业。2018年8月,第一批玉米和黄瓜上市了,每半亩地就能让农户增收六七千元。
我觉得,只有农民收入提高了,才能激发年轻人回乡创业的热情,吸引更多年轻人到农村来干事创业。如果能有一支“永不撤退”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土人才队伍,那么我们的乡村振兴就一定能早日实现。农民的口袋鼓起来了,那他们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我希望在未来,能够有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加入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推动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门县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陈贤田委员:
林权改革 激活山村
记者 江帆 整理 柳蓬 摄影
我是一个有着30多年基层林业技术推广经验的“老农人”。在我看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产业。产业兴了,才能带领广大农民走向富裕,才能吸引资本、人才等要素向乡村聚集。
在产业振兴中,要避免“千村一律”,因地制宜作出合理规划。我在调研中曾遇到一个案例:三门县横渡镇岩下泮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村,过去“靠山吃山”、砍柴卖树,但村民和集体经济收入一直不高,在县里的扶持帮助下,岩下泮村重新调整定位,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良的环境,全村房屋拆旧翻新,搞起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大幅度提高。
近年来,三门在农村发展中注重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还制定实施了农业产业提升五年行动计划,与科研院校合作,成立青蟹研究所、高油酸油菜产业化研究中心、甜瓜研究中心,以“一瓜一果一花一叶”为抓手,发展三门农业特色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促进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今年,我带来的提案是《关于进一步完善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山区村往往集体经济薄弱、交通不便、先天资源优势不足。如何振兴,是乡村振兴中的难点问题。
我建议从林权制度改革入手,解决现阶段存在的碎片化、“满天星”式的林权划分,和林权流转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制定各类林地入股指导性意见、完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制度、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队伍建设等手段,让山区村摆脱“一家一户”“低小散”的传统模式,走向一条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农林发展道路。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陈桂秋委员:
农舍民居 呼唤匠心
记者 肖淙文 整理 王坚颖 摄影
#p#分页标题#e#
我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在实施中做深做实,还要有创新思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把城市化建设的经验简单复制到乡村,而要结合乡村发展规律,找到乡村振兴的独特路径。
在近几年的乡村调研中发现,有的乡村建设不接地气的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乡村振兴需要美丽乡村,但目前有的地方还存在乡村风貌同质化的现象,农房建设千村一面;设计师设计出来的房屋,其实际功能可能与乡村水土不服,缺乏乡村风貌特色等。
我理解的“浙派民居”不是过去的,也不是现在的,而是面向未来的。它应当为未来现代化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而打造,既有地方传统文化基因,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功能完备、式样精美、生态友好、舒适实用的浙江特色乡村民居。
为助推我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我觉得有必要借鉴传统建筑工匠班组的组织方法,创新我省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制度。在现有的《浙江省农村建筑工匠管理办法》基础上,在夯实农村建筑工匠个体管理的同时,推出农村建筑工匠班组管理制度,建立农村建筑工匠班组长期跟踪服务制度,以工匠班组特色推动地方建筑特色的培育。
我希望通过建筑工匠班组制度的创新,提高乡村建筑水平和质量安全,并创建出传承传统建筑工法技艺,沿用传统生态本土材料,有现代科技含量、有历史文化传承、有地域风貌特色、有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浙派民居”,走出一条体现浙江精神、浙江水平,走在前列、引领发展的浙江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东阳市人民医院院长应争先代表:
健康乡里 重在提质
东阳日报记者 陈勇 整理 李震宇 摄影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只有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才能有效推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当下,如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卫生条件是当务之急,也是乡村振兴中健康乡村建设至关重要的内容。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多次提及乡村医疗卫生,并明确了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要求。我省创新推出县域医共体建设,以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化医疗改革,把县域医疗体系进行重建、服务模式进行重构、体制机制进行重塑,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作为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之一,东阳出台了《医共体章程》,成立了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和医共体管理中心,通过市级医院和基层医院的融合,实现资源上下贯通,完善分级诊疗流程;通过医疗与预防的整合,提高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水平;通过医疗与信息化的契合,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
同时,东阳落实专家下沉和药品下延,采用“床边教学”等方式加速基层全科医生成长,让基层“活”起来。一年来,东阳基层门诊量上升27%,住院人次上升75%,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实效。
我认为,走向健康乡村,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综合防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一项都不能懈怠,一项也不能落下。当前,试点县域医共体建设基础性改革已经完成,重点要在“质”的提升上下功夫,建议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完善,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