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外贸转型升级,加快外贸强市建设进程,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现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旧动能转换和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为契机,加快推进“外贸强市”建设步伐,统筹推动“重点外贸主体+特色产业集群+国际自主品牌+外贸综合服务+海外市场网络”五位一体外贸创新融合发展,推进“优进优出”,培育竞争新优势,形成外贸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
实施外贸创新突破提升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全市外贸进出口达到4000亿元,贸易规模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的排名进位,重点培育2-3家过亿元的跨境电商平台、3-5家出口过10亿元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培植10个出口过10亿元的国际
自主品牌,打造10个出口额过10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设立带动出口过亿元的境外营销网络5个以上,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对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以上。国际自主品牌出口占比20%以上,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比超70%,服务贸易占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超12%。
三、重点工作
(一)建设培强外贸主体队伍
实施外贸主体培育工程,推动我市外贸企业发展“三步走”,实现从初具资质、力拓市场向外贸实绩和规模逐步提高转变,进而向外贸体量扩大和实力提升转变。实施外贸“十百千”培强培优工程,培强十个外贸行业冠军和瞪羚企业,培优百家具有“专精特优”产品、国际自主品牌和重点海外市场的外贸重点企业,培育千户有发展潜力的外贸中小企业。力争每年新增有外贸实绩企业1000家,外贸主体总量超过6000家。
(二)梯度培植国际自主品牌
实施优商优品培植工程,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专利许可和体系认证,认定一批市级国际自主品牌企业,促进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鼓励行业组织和外贸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订。鼓励品牌企业以参股、换股、并购等形式与国内外行业知名企业合作,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引导企业加大“委托设计+自主品牌”业务比重,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力争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达到20%。
(三)打造外贸特色产业集群
围绕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有利契机,以我市“8+3+5”协调体系战略实施为依托,推动外贸与产业升级联动,打造我市机械、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有色及贵金属、高端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汽车制造、医药健康等8大优势产业的外贸特色集群。建立特色出口产业联盟,依托通用汽车、现代汽车研发等组建汽车特色出口联盟;依托中集来福士、杰瑞集团和巨涛重工等组建工程装备特色出口联盟;依托富士康、东方电子等组建电子特色出口联盟,依托双塔食品、龙大集团等构建食品出口联盟,依托东方海洋、中鲁远洋等构建水产品出口联盟,依托东诚生化、荣昌药业等构建医药出口联盟,各联盟成员发挥互补优势、共享业务信息、联手开拓海外市场,提升烟台外贸特色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另外抓住我市获批全国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和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契机,支持和鼓励万华集团、龙大食品等龙头企业及其他试点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跨国别、跨区域的供应链体系,促进消费,扩大进出口。
(四)推动强化引贸招商
实施外贸客户网络构建工程,针对机械、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推动重点外贸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与海内外大公司建立贸易战略合作,不断建链、补链、强链。结合烟台产业和外贸发展实际,通过依托海内外展会等举办外贸推介和对接活动,推动与10余家重要国家和地区实力强的贸易商协组织和数10家VIP外贸大客户进行战略合作,培植100家深度合作重点国内外大公司、构建1000家有潜力的海内外公司组成的烟台外贸重点客户网络,力争招引一批有实力的外贸新项目落户。各省级以上园区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进一步强化产业配套,培育区域品牌,突出区域特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产业和贸易有机结合、打造以产促贸、以贸引商的重要载体。发挥中韩(烟台)产业园的载体辐射作用,践行中韩自贸协定和国家、省市扶持政策、措施,以产业园建设带动对韩贸易发展与企业交流。
(五)提升外贸新业态实力
#p#分页标题#e#深入推进省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跨境电商服务体系和生态圈建设,支持市级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和运行中心建设,扶持企业在重点市场建设一批市级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持续开展“跨境电商赋能中小企业”培训工作。
纵深推进市场采购贸易发展,以三站市场、海阳毛衫基地等为重点引导各类企业主体用好省内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政策,培植一批烟台市场采购贸易特色的外贸实力企业;鼓励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优化服务新模式,增强外贸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体系,培强一批烟台品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推动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提升外贸企业的制造业基础,延伸发展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软件业、科技管理咨询、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外贸企业对外产品服务化能力,推动扩大服务贸易出口规模,争创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利用烟台港优势,推动发展烟台口岸转口(离岸)贸易,创造转口(离岸)贸易发展条件,探索金融服务等业务创新,鼓励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开展研发、组装、维修等加工贸易增值业务。
(六)聚焦优化国际市场布局
实施“千企百展”工程,支持企业积极参加境内外各类展会,开展“烟台制造海外营销”贸易推介恳谈活动,深耕日韩、欧美等传统市场,推进烟台出口产品有效利用发达国家中高端市场和重要供应链体系。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推动提高东盟、中东欧和金砖五国等市场份额,打造布局全球、内外联动的国际贸易市场体系。强化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建设。鼓励企业建设海外商品展示、仓储物流、批发零售、售后维修等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力争我市新兴市场出口比重提高到25%,设立有一定规模的海外营销服务网络10个。
(七)提升会展经济竞争力
加强与国际国内知名会展机构和会展主体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日韩、欧美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双边、区域经贸合作,建立国际化会展营销网络,招揽国际知名会展项目和机构落户烟台,支持国内外知名会展机构到烟台建立分支机构,形成“会展+招商+投资”的经济增长新模式,提高我市会展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大对外贸综合服务新业态、市场采购贸易新模式、自主品牌重点企业参加海外展会的扶持力度,支持会展主体与国际知名会展企业合作,共同举办重点产品和重点市场的境内外展会,提升烟台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八)做大做强服务外包产业
围绕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重点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探索培育能够驾驭新兴核心技术的服务外包国际品牌企业。制定新一轮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不断优化服务外包产业和区域布局。支持橙色云打造工业产品研发设计平台。支持联通云数据基地、恒丰银行金融产业支付中心建设,支持现代汽车检测设计外包服务、东方电子运维服务,培育服务贸易(外包)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外包化、外包数字化融合化高端化发展。
(九)推动进口规模化发展
实施进口创新发展工程,扩大消费品进口规模,丰富一般消费品种类,鼓励中高端消费品进口。充分利用烟台指定商品进口口岸政策,提高水产、肉类、水果等商品的进口规模,鼓励进口商自建分销渠道或与国内大型商超合作销售。巩固国内紧缺的能源、资源矿产、粮食等大宗商品、重要生产资料进口,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零部件等机电产品进口规模。搭建进口载体平台,加快推进烟台保税港区等进口聚集区建设,扩大进口货源平台的业务规模,推动烟台进口商品常年展示中心建设,打造东北亚重要进口商品集聚地。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市外贸转型升级工作推进专班统筹指导协调、督促推动和监测考核等工作。各有关单位要积极向国家和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各县市区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研究制定推进外贸转型升级具体实施方案,切实推动外贸提档升级。
(二)加大政策扶持
统筹产业、贸易、财政、金融等政策,共同推动全市外贸转型升级。研究市级扶持外贸发展政策,重点扶持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品牌建设、“一带一路”等多元化市场开拓。各县市区要加大对外贸重点项目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要创新产品和服务,对持有外贸订单的企业给予更大信贷支持。鼓励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与覆盖面、融资性担保机构加大对外贸企业进出口融资担保力度。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p#分页标题#e#健全多元化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优化大专院校、培训机构和用人企业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持高等院校建立国际贸易高端人才培育基地,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规模。引进国际贸易领军人才和海外人才,提高人才国际化水平,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的发展环境。
(四)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全面通过“单一窗口”报关报检,大力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便利化措施,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效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及时足额退税;落实收费目录清单制度,进一步规范经营服务性涉企收费;优化外贸公共服务,推进加强行业自律。
(五)强化考核督导
加强对各县市区外贸转型升级的考核评价。建立健全联络员制度,强化信息报送和数据统计。各县市区要强化重点企业联系工作,跟踪分析外贸运行情况,加强形势研判,协调解决企业外贸转型升级遇到的发展瓶颈和问题。(信息来源:烟台市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