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新聞聯播》的“新春走基層”欄目記錄了春節期間鐵路上發生的一個真實的愛情故事。准備求婚的男孩把戒指和食盒匆忙塞給女孩,什麼都還沒來得及開口就又要分別。男孩在站台上沖著車上的女孩揮手,卻說不出話來,女孩在車廂裡看著男孩塞給自己的東西,低頭抹去淚水,配樂放著《因為愛情》……
這個故事名叫《相約在零點37分》,記錄了春節期間兩名堅守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的鐵路工作者,僅有的短暫的1分52秒的相聚時間。很多人評價:沒想到看《新聞聯播》也能哭得稀裡嘩啦。“新聞聯播裡的愛情”,為何打動很多人?最關鍵的一點,恐怕還是可親可近。
對於愛情,應該沒有人陌生。幾乎沒有人不向往擁有一段美好的愛情,可是很多人對愛情的美好向往,大多是看來的聽來的,是經過別人加工而來的。同樣一個風景,實地看到的可能和在照片中看到的大不一樣,這就是角度選擇的問題。很多“別人的愛情故事”充滿著太多的想象與虛構,很多人的愛情向往更是經由現代影視劇訓練而來的,更是存在著嚴重失真。
很難說愛情到底應該有什麼樣的呈現,愛情也不應該有標准照,但大多數人的愛情,絕對不是影視劇中呈現的。愛情可以想象,也應該想象,但有些愛情也隻適合想象,不會落到地面上的。不僅是這些美好的愛情故事,就連大量影視劇呈現的狗血故事,也不是愛情的常態。
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每一次久別重逢都是時光匆匆。在視頻中,男孩和女孩都反復講了工作,都講自己喜歡這份工作,也知道對方喜歡這份工作。短暫的相聚,不是因為心不思念,而是因為工作的緣故隻能如此。如果沒有敬業打底,這則愛情故事可能也就“泯然於眾人”。很多美好的愛情,都如這則“新聞聯播裡的愛情”,不是因為愛情而放棄所有,而是不因為困難而放棄愛情。
有網友說,類似的愛情故事,在鐵路上還有很多。誠哉斯言。其實,何止於鐵路,在每個行業都是大量存在。不僅是熱戀男女,就連跨過這個階段的夫妻,也有大量類似故事。有一位同事,熱戀時總是聚少離多,現在走到一起,有了孩子,由於工作關系,也是經常到深夜才回家。一段時間工作特別忙,每天與家人在星光和晨光中擦肩而過。在單位年會上,這位同事講道,已經好長時間沒給妻子一個擁抱,沒聽到孩子喊一聲“爸爸”時,他哭了,所有人也哭了。
“新聞聯播裡的愛情”具有走心美。很多人的愛情,正像這兩名鐵路工作者,沒有什麼海誓山盟,隻有行勝於言﹔沒有什麼海枯石爛,隻有平平淡淡。真實的愛情,總是與工作生活學習聯系在一起的,有挑戰就去面對,而不是去抱怨去放棄。“新聞聯播裡的愛情”,既有愛情之美,也有敬業之美,疊加到一起,不僅沒有削弱,而且起到了疊加效果。與其說人們被“新聞聯播裡的愛情”打動,倒不如說人們被自己打動,被看似普遍其實珍貴的真善美打動。
這則愛情故事也給當前的文藝創作帶來了啟示。愛情是文藝創作的永恆主題,但看看現在的文藝創作,特別是影視劇,要麼是過於光怪陸離讓人不敢追求愛情,要麼是過於一地雞毛讓人不再相信愛情。這種現象的出現,既有創造導向的問題,也有價值導向的問題,還反映著很多文藝創作者根本不懂市場,根本不懂大眾審美需求。正能量一樣有含金量,聚焦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愛情,拍好了一樣會有市場,這已然被無數次証明。
被“新聞聯播裡的愛情”打動就對了。這是真實的愛情,是大多數人的愛情,能被這樣的愛情打動,說明我們已經懂得什麼才叫愛情、什麼才叫相信愛情。
(責編:黃艷、關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