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不少人陆续拿到了数额不菲的年终奖。除了购置年货任性“买买买”,也有人想在投资领域有所收获。股票、基金、理财、黄金、P2P……如今的投资市场上,金融产品异常丰富,丰富到很多投资者“傻傻分不清”究竟该买什么,更遑论何时买何时卖。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机构和平台在销售金融产品时避重就轻,以销售业绩为导向,忽悠了不少投资者。
从销售角度看,金融产品与普通商品并没有本质区别。微信群荐股也好、自媒体推荐P2P也罢,大部分销售人员是为了把产品卖出去,从而获得更高的销售佣金。但是从产品购买者角度看,买商品是为了使用,买金融产品是为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对金融产品的期待更高,也更容易被营销话术所蛊惑。所以,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购买金融产品除了要具备基础的金融知识,更要明辨其中的营销话术。不然,即使躲开了雷也可能掉进坑。
2018年,股票、偏股型基金等权益类资产收益非常惨淡。看看各大基金销售平台就能发现,首页重点推荐的产品往往挂着“今年以来收益超过20%”“成立以来累计上涨超30%”的标签。可是投资者一旦下定决心买入之后,却又容易陷入“一买就跌、一卖就涨”的怪圈。其实,对这类产品而言,“过往业绩不能代表未来”才是最应该出现的“购买提示”。价格波动和行业周期性决定了投资这类资产的逻辑,要么抓住价格波动套利,要么看懂周期变化长期持有。只循着既往的业绩,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缘木求鱼。
既然权益类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如此之高,那么选择固定收益产品总能靠谱吧。看看银行的理财产品和网贷平台的投资标的,最醒目的卖点就是“期限短、收益高”。遗憾的是,2018年银行理财产品在严监管和定向降准的背景下收益不断走低。P2P爆雷潮后,很多底层资产不透明或者风控不严格的平台相继发生兑付风险,更别说那些“借新还旧”的骗子平台了。事实上,收益、安全和流动性已经成为固收类产品的“不可能三角”。如果有一种产品同时满足了这3个条件,那么投资者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这是一个骗局”。
买点黄金总能保值增值吧?的确,在不少黄金销售平台上“一元起购、存金生息”的口号确实吸引眼球。可是从投资的角度看,目前的黄金生息,利息来源于黄金出借的利差,并非黄金真的能够产生利息。如果把投资时间放在5年甚至10年这样的时间维度上,黄金在所有资产中的投资收益并不理想。不过,黄金虽然升值空间不大,但是能够抗通胀。如果想靠投资黄金获得高收益,还是放弃这个想法的好。
还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销售人员在卖产品时往往宣称,今年某某市场表现不佳,但是明年一定会见到“黄金坑”“钻石底”。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但就金融产品和资本市场而言,消息面上的变化和市场走势往往只有相关关系,没有因果关系。不论是买产品还是研判市场走势,尽量多分析原因,而不是有了结果再找原因,这可能会让你的投资思路豁然开朗,进而有所收获。(经济日报 吉 新)
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