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农业产业结构传统、生产周期长有遇到一个有“钱景”的项目,资金周转往往力不从心,这不仅束缚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步伐,也成为金融助力农业农村发展、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的一大短板。如何缓解长期困扰农业发展的融资瓶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通过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化解此类问题,由财政部牵头出台了一系列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政策。
2016年8月,青海省农牧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记者了解到司青海省农牧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青海农担公司)专为我省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支持农牧业产业发展,让新型农牧体业经营主体“贷得到款、用得起款、便捷贷款”。
让创业者“贷得到款”
位于大通回族自治县景阳镇小寺村的燕英马铃薯营销专业合作社,几位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忙着把加工生产好的粉条搭放在架子上……成堆的粉条正在被分拣装箱,往外运送。“最近订单多,我们得多生产些。合作社2018年收入预计能有700多万元,社员分红也能增加不少”。大通县燕英马铃薯营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有贵高兴地告诉记者。
陈有贵是青海农担公司第一批客户之一,从种植马铃薯起步,到逐步涉足农产品加工及销售,如今合作社生产的粉条覆盖省城各大商超及州县,并且还销往上海、广州、北京、成都、武汉等地区。随着公司规模渐渐做大,产业链逐步延伸,流动资金短缺问题一直是压在陈有贵心中的一块石头。“有段时间,我跑了好多银行啊,给我的答复基本都一样,‘没有抵押物,贷不了款。’后来,没有办法了,我就去小贷公司,一笔30万元的贷款每个月的利息有几千元。”陈有贵无奈地说。
万分焦灼之际,青海农担公司及时伸出援手。2016年底,他顺利拿到了由青海农担公司担保的首笔贷款200万元,资金短缺的问题迎刃而解,融资成本也明显降低了,保障了合作社的稳定发展。
陈有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万贷款,按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4.35%计算,还是在不上浮的前提下,需要支付的利息为8 8万多元。而通过青海农担公司担保,按时还本付息后,不仅保费全额补贴,还可以申请财政贴息,这样即使银行贷款利率上浮到20%,一年期的实际融资成本也只有3.05%,为合作社节省了将近3万元的融资成本。
像陈有贵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到但在发展中往往会遇到“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瓶颈。青海农担公司以服务农业为目的,创建政府主导下的政、银、担合作新机制,创新财政资金支农服务方式,引导推动信贷资金投向农业,从而有效破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短链化、耕垂直化深耕“三农”
众所周知,三农企业融资难,一直困扰着农业创业者和金融从业者,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做出了许多努力,并一直致力解决。
青海农担公司作为我省首家专注于农业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一直在积极探索金融创新的融合途径,尝试通过担保模式创新,为市场主体提供灵活便捷的专利权质押金融服务。
据了解,青海农担公司自成立以来,围绕国家和省上相关政策,积极深入到我省乡镇、田间地头查看农业经济经营情况,寻找业务切入点。
“将流程多讲一遍,让客户少跑一次”是青海农担人信守的服务宗旨,分支机构下沉到县后,面对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经营主体负责人,为了讲透政策,讲清流程,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服务三农的情怀。自青海农担公司湟源分公司成立以来,湟源分公司经理陈永伟便一心扑在业务上,主动对接各类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讲政策,送服务。湟源分公司自2018年5 5月成立以来至2019年1月底,不到1年时间里,已累计为全县652个农牧业经营主体提供2.24亿元的融资担保服务。这仅仅是青海农担30家分支机构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省已有4家农担分公司的在保余额突破1亿元大关,农担分支机构已逐渐成长为当地支农信贷中坚力量。
两年来,青海农担体系从无到有,30家农担分支机构全面覆盖44个区县,通过机构下沉、人员下沉和业务下沉,实现了短链化、耕垂直化深耕“三农”,场就像一场“及时雨”,为更多的农牧业经营主体带来了甘霖。
#p#分页标题#e#海东市仙草富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受益者之一。回想起当时与青海农担公司平安分公司经理苏云鹏结识的场景,公司董事长韩忠祥记忆犹新:“乡里宣讲担保政策时,苏云鹏在台上讲,我在台下听。知道了如何担保、怎么申请、有什么优惠政策。后来,苏经理主动找上门,让我成了受益人。这么快的放贷速度,这么低的利息,这么好的政策,让我们这些企业更有信心好好发展啊! ”
抵押变灵活,流程更简捷
乡村振兴,金融先行。针对农业产业的投入没有担保人、没有抵押物,金融支持势必会有难度,因此,要解决好金融务支农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除了提升自身服务,还要解决由于缺乏有效抵押物、征信记录不良等因素造成的金融资本流动壁垒的问题。
作为担保机构,还款来源和担保是控制信贷风险的基本要求,对于一些看好的企业,在还款来源基本有保证的前提下,往往因缺少抵质押物或其它保证担保而无法融资,这使得身具社会责任感的每一位青海农担人,陷入困惑之中。通过调研考察,了解到缺乏有效的抵押物是许多农牧新型经营主体的痛,为此,青海农担公司创新担保方式,积极作为。
为攻破因缺乏有效足值的抵押物的而形成的“融资壁垒”,青海农担公司创新担保方式,大胆作为,坚持扩大反担保范围,将生物资产、土地(草场)经营权、林木所有权、交通工具、农业设施设备、农机具纳入抵押范围;将经营主体的商标权、专利权、保单、仓单、订单、股权等纳入质押范围;将多户联保、公职人员担保、第三方担保等措施纳入保证范围。据统计,通过青海农担担保首次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在保客户占比达到63%。
青海农担公司董事长吴新文表示,反担保资源的多样性极大地降低了农牧业经营主体申请担保贷款的门槛,提升了担保贷款的可得性。
让难变易,让慢加快,让服务更便捷。青海农担公司将做农牧业经营主的体的“及时雨”,通过建立三方尽调机制、优化内部审贷流程、实施督查通报制度,大大缩减放贷时间。一些老客户感受最深,还完贷款后再申请担保贷款,最快一周内就能到账。
两年多的时间里,青海农担公司不富断创新和丰富“青海农担”模式,为我省农牧业经营主体提供便捷灵活、优质高效的融资服务。2018年,青海农担公司新增担保业务近11.69亿元,公司成立至今,已累计引导近16.5亿元资金流入农业发展领域,为3363家农牧业经营主体减低融资成本1.1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