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内地电影票房突破600亿元了,这里面有多少你的付出呢?
年度票房:《红海行动》
春节档冠军的电影,从开年到年底依然稳坐年度票房冠军的宝座。
36.5亿票房的《红海行动》告诉我们,主旋律电影可以很好看;告诉我们,贺岁档不是一定要看喜剧。值得注意的是,一开始《红海行动》在春节档中是最冷门的一部,《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西游记之女儿国》都是“IP”电影,排片远超过这部。而一部并不算应景的片子全然凭借口碑逆袭杀出一片“红海”,观众们用电影票投票的方式告诉这个行业,他们对于好电影的判断和诉求,IP和明星不是万灵药。
同时,以《红海行动》为代表的是2018年整个春节档的超强表现,从2017年底上映的《前任3》20亿票房带热大盘开始,2018年2月单月票房突破100亿,不仅刷新了之前73亿的单月纪录,同样刷新了全世界电影票房的纪录,绝对是今年电影的“开门红”了。
在此还要感叹一下博纳于老板的眼光。《红海行动》春节档排片垫底的时候他放话说“春节档冠军一定是《红海行动》”,到了国庆的时候,几部主要影片中热度最低的《无双》他同样一早放话“锁定国庆档冠军”。后来《无双》一路逆袭的战绩大家也看到了,很听自家老板的话了。
年度猫腻:《后来的我们》
小清新的青春电影,怀旧的初恋情怀卖出了高价,尤其是在预售阶段。之后的退票风波,也让一部电影逐渐失去了它的焦点。作为刘若英导演的处女作,这部电影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从金马奖项的肯定中也能看出。但在盘点里提到它,是因为这部电影我们知道了,原来如今票务网站可以有一种“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的营销新玩法。这部电影的“猫腻”让之后猫眼、淘票票的专业版都上线了显示“退票率”的新功能,而电影发行行业背后的深水和套路,也引发了众多讨论,是否被进一步推向规范未必能够言说,但让院线经理和观众更擦亮眼睛,对于市场回归公平总是积极的。
顺着这部电影可以再看另一部《英雄本色2018》,就电影本身而言是画蛇添足、狗尾续貂的奇怪产物,搭着前些年的资本顺风车,用IP,流量演员和新晋资本组合而成的典型项目。上映后票房口碑都平平,没想到几个月后导演丁晟突然在微博发长文质疑电影宣发方光线传媒在“宣发”和“票补”款项上存在问题,要求对方出示账目明细。而光线传媒回应称已经按照相关合同履行宣发方面的合约,没有权利和义务向任何其他第三方披露包括宣发明细在内的任何信息和资料,并表示不愿意看到,“票房不好的都让宣发背锅的行业怪象”。且不说孰是孰非的因果关系,场外的这场热闹倒是让普通观众都知道了,原来宣发的账目是不能说的秘密呀,贵圈水好深。
年度烂片:《阿修罗》
这部电影也堪称“修罗场”。号称“历时六年”耗资7.5亿元,却像个笑话,和电影里刘嘉玲、梁家辉、吴磊三头一身的形态一样,一部“怪物”,是过去这些年里面资本涌入电影市场带来庞大泡沫的产物。而唯有上映三天就撤档这件事情,想对片方说,干得漂亮!希望它没有卷土重来的一天。
年度过山车:《西虹市首富》和《李茶的姑妈》
今年算是“票房保障”开心麻花大起大落的一年。
暑期档的《西虹市首富》,25.4亿票房作为一匹黑马爆红得令人措手不及。在全民被“药神”震撼得有些沉重的暑假里,一部单纯而接地气的喜剧显得比较讨喜。
而《李茶的姑妈》成为了开心麻花历史上第一部恶评如潮的电影。同样改编自开心麻花久演不衰的舞台剧,最终只剩下低俗的玩梗,观众便不再吃这一套。上映前被预测20亿级别票房,不料上映后票房走势可以形容为“急转直下”。作为“低俗喜剧”的代表,《李茶的姑妈》的滑铁卢值得引起创作者的思考了。
年度正能量:《我不是药神》
#p#分页标题#e#今年最具话题性的电影,也是近年来评分最高的国产电影。形容起这部电影,正面标签满满,年度神片,高能票房,现实主义力作,电影推动现实改革案例……是的,我们终于有了一部有力量的电影足以让现实向好的方向发展那么一点点,我们终于能够全民为一部有力量和意义的电影去买单。这简直是,中国电影,这么多年以来,最正能量的事情!
《我不是药神》至今的豆瓣评分还在九分以上,对标的是《活着》《霸王别姬》这样的华语电影传世佳作。从电影本身来看,也有人会觉得不服,说它明明没有达到这样的艺术高度。而这部电影引发的讨论在电影之外,不属于电影本身。但电影之外讨论越烈,反倒觉得这个9分在这个时代实至名归。一部电影的生命不止发生在剧作演员画面剪辑这些内部环节之间,它和观众的观看共同形成一个新的生命体。这些年无数次听到一种言论,说“生活已经这么辛苦,进电影院就想开心开心,电影就是娱乐,为什么要给自己花钱买难受”。至少“药神”的票房和热度,让更多人心甘情愿体验了“花钱买难受”的意义。
而且,这还是一部青年导演的处女作,这就更有意义了。
年度转型:《一出好戏》
这出“好戏”在好看之余,传递给我们的一个好消息是:又有一位演员成了好导演。
这些年演员做导演的热潮没退过,但大多凭着的是热钱的追捧,而非真正的本事。而《一出好戏》带来的惊喜是超乎意料的,黄渤没有在自己的舒适区里赚方便钱,甚至贡献了一类中国电影市场上此前几乎极少见的电影,四两拨千斤地展现了“两小时看完人类简史”的创作野心。而13.5亿的票房是观众给这份诚意和勇气的回应。
相比之下,另一位演而(yi)优(ban)则导的包贝尔,用《胖子行动队》给市场做了一份生动的反面教材。故事单薄,笑点低俗,最重要的是对于胖子重复的恶意诋毁,对女性庸俗的物化意淫,都让这部电影的评分一降再降。真心奉劝想做导演的演员们,长点知识长点眼,长点胸怀长点心呐。
年度“情怀”:《爱情公寓》
“情怀”的这颗羊头,终于在这部电影上映的经历里彻底腐成了一盘臭狗肉。《爱情公寓》在电影市场上的表现也堪称“现象级”,首日排片45%,单日票房3.1亿,预售破亿。如此辉煌的成绩,因为有“情怀”。粉丝说演什么不重要。然而演什么真的不重要吗?
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波神操作,把全新的盗墓故事,套上怀旧IP,改头换面,硬扯情怀骗人买单,这个玩法也是令人长了见识。况且《爱情公寓》本身背着满满黑历史的电视剧,为什么要让观众觉得欠了它一张电影票,简直就是莫名其妙。好在之后急转直下的剧情,这一届观众立马翻脸不认人的觉悟,还挺给自己的智商争气的。
年度黑马:《无名之辈》
“好演员的春天来了。”趁着这句话的热乎劲,《无名之辈》居然真的在岁末的电影院里从《毒液》《神奇动物2》等欧美大片里杀出一条闪耀的平凡之路。
上一部饶晓志的电影《你好,疯子》票房惨淡,让导演苦恼感慨“答对了题,老师却不判分”。好在今年一系列表演类的节目,让观众把演员的演技当回事去了解和品评。在“流量”们失效后,市场似乎更加渴望好演员带来的能量。而任素汐恰逢其时地带着“无名之辈”名头杀入大众视野,章宇也凭借此片加深了在观众心中好演员的印象。作为一部兼具叙事技巧和人文关怀的小成本电影,好票房所昭示的好演员、好电影的春天,在这个“寒冬”里显得格外温暖。
不过,也不是每一部口碑佳作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比如藏语电影《阿拉姜色》受到不少观众的喜欢,这个不动声色地将爱与道德、信仰与责任讲得克制又动人的电影拿下国内许多电影节的大奖,也是不少人心目中的年度最佳,但最终仅收获了244万的票房。此外,《狗十三》《淡蓝琥珀》等文艺片同样仅仅收获了口碑而没能走得更远。
年度“失利”:《影》
#p#分页标题#e#这个归类,其实是想说以张艺谋为代表的几位大导演的作品,似乎都有些被“淹没”得没什么存在感了。《影》作为张艺谋艺术探索的新尝试,用了包括实力派、综艺咖、流量小鲜肉的组合拳演员阵容,国庆档6亿级别的票房对于张艺谋来说真不能算成功。邓超减肥的故事很励志,但话题并不没能转化成观众看电影的动力。形式的用力和叙事的苍白对比之下,让电影显得吃力不讨好。
除了张艺谋之外,姜文的《邪不压正》和徐克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也没能带来惊喜。姜文此次将第一主角让位给了彭于晏,新鲜的肉体并不能填补观众没能在电影里接收到足够养料的遗憾。而徐克似乎过于醉心特效了,不破案的狄仁杰观众也不太愿意买账。年度期待:《地球最后的夜晚》
这部电影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公映。今年5月参赛戛纳电影节时得到了“载入史册的3D长镜头”这样的评价,但这个不是笔者把它放进盘点的原因,而是这样一部完全和绝大多数以娱乐为诉求的观众无关的文艺片,竟然预售破亿元。在小众的文艺片里,这算“爆仓”级别了吧。
同样今年亮相戛纳的贾樟柯的《江湖儿女》,6000万的票房是蜚声国际的贾导从影二十多年的票房巅峰。而“地球”通过“抖音”和上热门网综的宣传,让原本曲高和寡的文艺片“下沉”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更令人好奇的是,这些可能并不算对口,奔着“跨完年和身边的人说一声新年快乐”去的普通观众,会怎样评价这样一部梦境般的非常规叙事电影。毕竟,当小众电影只在小众范围内传播的时候,也没什么机会见识大众的看法。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部“文艺片中的战斗机”电影要刷新文艺片的票房纪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