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前身是石油工业部科技情报研究所,诞生于1964年。当时,美、苏、西欧等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从纷繁的外文资料中捕捉有价值的石油科技前沿信息,是这一代人的重要职责。凭借一支笔、一把剪刀、一瓶糨糊、一本字典,中国石油工业的科技信息工作就这样起步了。
改革开放之初,信息研究更多是聚焦科技前沿。1988年,“我国石油科技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那个互联网尚未兴起的时代,从外购文献中了解世界科技动向,是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尽管当时外汇紧缺,为了我国石油工业的长远发展,无论是当时的石油工业部还是后来的中国石油集团,都毫不吝啬地将宝贵的外汇花在资料购置上。
20世纪70年代,石油情报所部分同志在湖北潜江“五七干校”。
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阶段,公司战略性重组,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新需求催生着研究方向的新转变。从科技情报研究转向综合信息研究,更名重组为信息研究所、经济和信息研究中心、经济技术研究中心。2005年集团公司提出研究工作要向战略研究拓展,发挥决策支持作用,经济技术研究院成立。集团公司根据国内外行业发展竞争需要,对经济技术研究院确定了“一部三中心”的职责定位,即要成为研究制定竞争对策和发展战略的参谋部、谋划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中心、国内外石油石化信息资源开发中心以及经济和技术信息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心。
1992年,石油情报所相关研究人员与俄罗斯专家举行的无花岗岩型盆地研讨会。
2015年12月,入选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经济技术研究院是其中唯一来自企业的研究机构,体现了国家对战略资源石油的关注。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改组建院以来,经济技术研究院更加注重科研工作与集团公司战略决策、生产经营和国际业务紧密结合,既着力保持了前沿监测、综合分析的传统优势,又大力拓展了战略研究、趋势预测的新兴业务,综合能源信息研究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了能源战略与政策、油气市场与营销、国际化经营与地缘政治、科技发展与创新管理、信息资源开发五大研究领域,涵盖32个专业以及50多个研究方向,构建起以信息资源开发为基础、以发展战略研究为核心的决策支撑科研业务体系。服务集团公司发展大局,决策支持能力不断增强,围绕公司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资政建言。
2007年底启动的“中国石油的天然气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由经济技术研究院牵头,多家单位共同参与,历时三年完成。该项目对中长期集团公司天然气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全局性重大问题以及我国和世界天然气发展的重大趋势取得创新性认识,提出了集团公司天然气可持续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为集团公司天然气可持续发展战略打下理论基础。该项目于2011年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经济技术研究院优化业务结构,增设天然气市场研究所。
1993年的《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
经济技术研究院多年来始终坚持开展海外油气合作投资环境研究,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油气合作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先后参与了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中国工程院、集团公司等多个部门和单位组织的相关课题研究,通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寻油气合作机会和风险把控,对“一带一路”沿线29个重点国家的油气合作机会与风险以及合作战略与策略进行了系统分析。2016年出版了《“一带一路”油气合作系列丛书》,成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油气合作的重要工具手册。
“集团公司稳健发展战略对标与财税支持政策研究”2018年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在深入分析集团公司面临的矛盾和挑战的基础上,通过对标、绩效管理以及国内外财税政策研究,提出对内加强对标与绩效管理、对外积极争取财税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措施建议,得到集团公司主要领导高度肯定,并获得国家部委多项财税政策支持,为集团公司稳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