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惠民实事 铺就幸福底色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8年年初,县委县政府着眼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确定了全县十大重点民生项目,从增收致富到养老医疗、从教育质量到文化供给、从除险安居到食品安全,解决的不仅仅是“吃饱穿暖”的物质需求,更是满足群众更深层次的需求:更为广阔的就业、更有稳定的保障、更加充实的生活。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改善是梦想抵达的最好诠释。打赢民生实事攻坚战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五个磐安”、实现“五大愿景”的内在要求。在民生实事攻坚战指挥部指挥长陈新森看来,任务书就是“军令状”,接过任务书就是立下“军令状”。从接过任务书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使命在身、重任在肩,就意味着务求必胜、没有退路。
陈新森介绍,民生实事攻坚战涉及农业农村、文广旅体、卫生健康、市场监管、教育、民政等10个牵头部门。指挥部对照年度目标任务,梳理出农民增收致富、教学质量提升、健康磐安打造、养老体系建设等18项任务清单,并对每项具体任务进行细化量化,下发至各成员单位。通过一周一督查、一月一交流,对标对表、查漏补缺。指挥长副指挥长及时到现场协调解决难题,加快实施进度,面对部分项目招标流程复杂、融资困难等现实问题,坚持守底线、严流程,牵头做实做细方案、协调破解项目难题,确保项目在政策范围内有序推进。各成员单位牢固树立“抓民生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项目上墙,领导上阵,计划到天,责任到人,千方百计让实事早完成、早见效,让老百姓在民生改善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一项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实,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截至2018年年底,全县新认定低收入农户7029户,11096人,九里塘移民小区二期工程完成316户现场核查勾图等前期工作;冷水、玉山等乡镇幼儿园改扩建工程顺利完工,保证了全县各乡镇(街道)都有公办幼儿园;12家农村家宴放心厨房、6家特色名优作坊通过省市考核验收,农村集体聚餐参保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66个新增食品检测项目通过省专家组现场考核,全年共完成抽检食品样品2.56万批次;5家公办养老机构完成社会福利机构公建民营,全县6000多老人受益的虚拟养老院项目全面推开;8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完成核销任务,共减少受威胁人口2397人;35个农村饮用水提升项目和3个山塘水库项目完成工程建设……
陈新森认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当前,正是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民生领域存在的一些短板急需补齐,群众对民生改善也更为关切。民生实事攻坚战指挥部和各成员单位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市委、县委关于民生改善持久战的决策部署,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解民忧,全力攻坚惠民生,以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感人暖心的成果向全县人民交出一份亮丽的“民生答卷”。
低收入农户:我心中你最重
新渥街道后力社区大学生陈心悦高高兴兴地开启了自己的第一个大学寒假生活。2018年是她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原来,2018年高考后陈心悦收到了浙江大学的入取通知书,心里又喜又忧:多年寒窗苦读有了回报,但大学学费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左右为难。得知情况后,县农办为她送去中天助学款,让陈心悦走进了心仪的大学。
2018年,针对困难家庭学生,县农办定制了“优先享受助学政策+‘免抵押、免担保’助学贷款+社会资助”的脱贫套餐,优先安排助学490人、共计186.5万元,协助开展“免抵押、免担保”助学贷款47户、共计75万元,圆了一批像陈心悦这样寒门学子的大学梦。
低收入农户如何尽快增收致富、如何提高生活品质?基层组织、党员干部和先富群体如何精准有效帮扶?作为全省发展落后的山区县,我县一户一策开展精准扶贫,通过产业扶贫、金融扶贫、资金帮扶等多管齐下,到2018年年底,基本消除“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扶贫让更多低收入农户稳定脱贫。充分发挥毗邻义乌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走出了一条带动广大低收入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致富之路。2018年实现来料加工收入3.2亿元,直接带动2964名低收入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加工费收入8000元以上。大力实施“我的幸福计划”,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和“传统种养+现代营销”模式,大力发展精品种养殖业,带动5000多名农村留守人员增收致富,人均增收达1100元以上。以列入省级光伏扶贫试点县为契机,加快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全县有1207户农户安装了光伏,其中低收入农户229户。项目建成后,带动低收入农户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每个扶贫重点村每年增收20000元以上。
#p#分页标题#e#
原省农办(扶贫办)联系盘峰乡,共计到位帮扶资金520万元,帮助成立资金扶助会5个,帮扶结对的7个村在下初坑建了异地物业楼,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稳定的收入。近五年来,12家省级团组单位来磐开展帮扶活动192批次、1089人次,落实帮扶资金共计2656万元,走访困难群众900多户,落实各类扶持项目600多个,有力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发挥党员干部帮扶带动作用,全县9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年结对96个村,落实帮扶资金360万元。近五年,全县共为困难群众送去扶助资金326万元,解决难题658个,帮助困难家庭实现就业324人次,扶持产业发展项目299个。
异地搬迁是扶贫的有效途径,可从根本上改善高山、远山群众因生产要素匮乏、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稀缺而长期处于贫困的状况。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成下山移民小区40个,其中县级10个、乡镇(街道)级17个、村级13个。近几年,先后建成新渥古竹等5个小区,建成移民安置房36.2万平方米,安置下山移民及地质灾害搬迁农户17014人,整体搬迁自然村92个。
特色培训、金融扶贫等举措帮助我县一大批缺技术、缺资金的群众走上致富路。通过培训,年均认定新型职业农民350余人,转移就业400多人。通过“药乡月嫂”“药膳师”培训,每年向发达地区定向输出2000人以上。以财政扶贫资金为支持,让贫困农民“只要有信用,穷也能贷款”,先后向低收入农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21户次3728万元,发放小额信贷贴息资金121.97万元,有效破解了低收入群体产业发展资金筹集难问题。
医共体建设:你的健康我的责任
“每次到县人民医院来看病,排队都是家常事。”新渥街道深泽社区的陈仙娥,在排队就诊时和家人聊了起来,“虽然到这里看病要多跑路,还得长时间排队,但总觉得在县医院看安心一些。”由于我县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医技人才少、诊疗水平低的问题,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卫生院门可罗雀”的现象。
为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县积极筹备建设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简称医共体)。医共体,简单地说就是把全县医疗机构整合成一个共同体,县级医院通过人才下沉、技术下沉,达到农村群众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满意度提升的目的。
2018年,我县多次组织人员前往东阳、德清、淳安、常山等县市学习考察医共体建设情况,随后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和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进行医共体建设方案讨论,并通过论证审定。
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医共体建设的目标,就是让人民群众平等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通过组建医共体,实现县域内分级诊疗,整体提高县域医疗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从根本上减轻患者就医经济负担。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卫健部门决定组建由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将县中医院、县二院(玉山镇中心卫生院)、新渥中心卫生院(深泽)等16家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医共体。医共体成员单位人财物全面整合,功能职责整体纳入,形成管理、服务、利益、责任和文化共同体。医共体依托牵头医院设置行政人力资源部、信息中心和财务核算中心等7个内部管理职能部门。
在组建医共体的基础上,我县还将推动县域数字医疗卫生新发展,打造数字化、智能型医共体。发展“互联网+医疗卫生”服务,深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快与市民卡融合,实现卫生健康服务线上线下“一卡识别、医卡通办”。
同时,促进县域医疗卫生能力新提升,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重点,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及慢性病患者。加强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培植优势专科,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基层首诊率65%以上,县域内就诊率90%以上的目标。
#p#分页标题#e#
卫健局负责人表示,通过医共体建设,争取在2022年在县人民医院建成5个以上三级一等医院标准学科,县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普遍具备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服务能力,尖山镇中心卫生院具备二级乙等以上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为充分发挥我县中医药优势,医共体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县中医院着重加快中医药服务一体化建设,加快县级中心中药房建设,进一步提升名中医馆知名度,推广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提升我县中医药特色化、普惠化水平。
地质灾害治理:解民忧保民安
日前,家住新渥街道九里塘移民小区的刘美丽开心地邀请母亲与妹妹一家到她家过春节,“我家房子去年12月中旬装修好,按习俗第一年要邀请亲朋好友过来热闹一番。”看着整洁舒适的屋子,她感慨道:“今年终于能过一个安心年了!”刘美丽是仁川镇三水村村民,因地质灾害从老家搬迁到这里。
我县是个山区县,低山和丘陵占全县面积的94%以上,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事关百姓安居乐业。2018年,县国土部门牵头以“三年任务两年完成”(2017年-2019年)为目标,对照“一点一策”地灾清单,开展2次深度攻坚行动,提前全面完成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除险安居”任务。2018年全县累计完成综合治理59处,减少受威胁人口539户1676人,其中工程治理项目34处、106户421人;避让搬迁任务18处、284户824人;地质环境改变7处、149户431人。两年累计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86处,提前100%完成省市下达任务。“避让搬迁是群众远离地质灾害威胁的最有效手段,坚持应搬必搬、能搬尽搬,并要不断加速、再加速,早一天消除隐患,老百姓就早一天安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但故土难离,要动员村民搬迁并不容易。工作组成员多次走村入户、细心讲解、分析利弊,终于换来村民的理解。
“以前每到梅雨季节,这边山坡便会裂开,还会发生山体滑坡,总是要担惊受怕。”新渥街道屋楼村村民陈昭宽说,此次避让搬迁让他彻底放心了。村干部表示,预计2019年10月将避让搬迁的13户47人进行安置。“搬离地质灾害点,把新家安在‘安全之所’,百姓心中的大石头也终于放下。”与陈昭宽一样,许多村民虽情感上有不舍,但对安居乐业的生活满怀期待。
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避让搬迁、工程治理是应对地质灾害的重要抓手,日常严密防范更是必不可缺。在“三年行动”中,我县不断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做到未雨绸缪,主动防灾减灾。健全汛期24小时值班、预警、巡查、灾情速报等制度,部门班子带队24小时值守,全年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27次,发送预警短信5000余条,完成建设工程危险性评估66宗、新农村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81宗;加强防灾能力建设,与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合作,成立地质环境院士工作站,与绍兴文理学院达成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合作意向,与山地救援队建立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完成全县86处地质灾害点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使群众掌握逃生信号、避灾路线、避灾场所等。在“世界地球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全国土地日”开展进校园、进休闲广场、进文化礼堂等系列宣传活动,共发送宣传资料3800余份。
一旦发生突发险情,国土应急分队不管雨天、黑夜,接到消息立即赶到灾害点,落实前期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坚决撤离危险农户,启动应急预案。2018年,及时处置新发生地质灾害险情9起,100%成功避险,未发生伤亡事件。2018年4月30日,盘峰乡后阁村发现滑坡险情,接到报告后,县国土部门和省第三地质大队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踏勘。针对出现的险情,划定山体滑坡警戒区域,在危险区范围设置了警示牌、警戒线,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公安、乡镇和村干部共50人分成10个组实行24小时现场警戒值守,严防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对受威胁的13户31人全部紧急撤离避让,落实保障紧急避让人员的生活;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对后缘裂缝采用土工布覆盖,并设置截水沟;设置监测点、落实2组4人开展定时巡查和监测。
#p#分页标题#e#
多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转危为安”,百姓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离不开政府部门的责任和担当。2017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三年行动两年基本完成”目标要求,我县部门、乡镇(街道)合力整治,通过实施搬迁治理核销地质灾害(隐患)点73处,减少受威胁人口758户2397人。
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重道远,“除险安居”三年行动虽已圆满完成,但今后我县依然将紧绷安全这根弦,强化监测预警,做好地灾隐患“即查即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下一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努力做好地质灾害治理和群测群防建设,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对新发生的地质灾害险情即发即治,及时清除安全隐患。